斯大林留给他一手好牌, 他却仅用3年就彻底玩坏( 三 )
晚年的斯大林身体有恙 , 在做重要的会议报告时往往只能坚持几分钟 , 随后的报告则由马林科夫完成 。 那时的他 , 俨然已成最高领袖的“代言人” 。 斯大林逝世后 , 在贝利亚的帮助下 , 马林科夫曾为了苏联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 。 苏联各地都挂上了他的巨幅肖像 , 民众高喊他的名字 , 一时间风光无两 。 1953年3月19日 , 马林科夫开始着手反对个人迷信 , 实际上 , 这个环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贝利亚的意志 。 当然了 , 斯大林在当时的苏联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这次尝试遭到许多人的竭力反对 , 加上马林科夫真正的政治才华平庸 , 这次尝试不了了之 。
1953年底 , 权倾一时的贝利亚被铲除 , 到了这个时间点上 , 我们可以说马林科夫赢得了这场斗争 。 然而 , 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席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坐稳的 , 没有一点真本事 , 恐怕根本活不长久 。 1955年2月 , 马林科夫因为力不胜任 , 被迫请辞部长会议主席职务 。 1956年 ,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起了极大争议 , 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大声疾呼 , 试图强迫赫鲁晓夫辞职 , 但最终失败 。 次年6月 , 马林科夫就被列为“反党集团” , 被解除了职务 , 调到哈萨克共和国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水电站担任站长 。 1961年7月 , 马林科夫又因许多“重大罪行”被揭露 , 他被开除出党 , 从此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
马林科夫晚年过得有些狼狈 , 据说 , 经常有曾经被他害过的人在大街上揪住他的衣服 , 毫不客气地向他讨说法 。 比起曾经的呼风唤雨 , 前呼后拥 , 我们不难想象他心中有多么落寞和凄凉 。
20世纪50年代初期 , 马林科夫的权势地位还死死压着赫鲁晓夫 。 他借助斯大林的名义控制着机关 , 当时的人们这样评价他:马林科夫精力旺盛 , 寡言谨慎却又十分睿智 , 从不轻易吐露自己的想法 。 人们相信 , 他从斯大林那儿获得了足够多的秘密 , 以至于“了解每个人的一切” 。 当时的他 , 真的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 。 实际上 , 站在我们如今的角度回看 , 历史又是另一番模样:马林科夫之所以把一手好牌玩坏 , 最根本的原因便是他能力的平庸 。 正如他的同僚日后评价他的那样:马林科夫之所以寡言 , 其实是他的头脑里根本没多少实实在在的东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