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二 )

为了活下来 , 数万名太平军官兵 , 连同他们的亲属 , 远渡重洋被运到了现在的伊基克 , 从事挖鸟粪和硝石的艰苦营生 。 而伊基克市就位于南美洲智利的北部 , 是塔拉帕卡大区的首府 , 西临太平洋 , 东靠阿卡塔马沙漠 , 是智利重要的港口城市 , 也是智利主要的硝石输出港口 。 在19世纪中后期 , 由于矿产资源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十分紧俏 , 硝石又主要用于炸药原料 , 自然葡萄牙殖民者们急需劳动力来为他们进行矿产开发 。

而所谓的“契约旷工”并非他想象那样受平等尊重的工人 , 而是不折不扣的“奴隶” 。 既然是奴隶 , 那么这三万多太平军就没有任何尊严 , 在矿主荷枪实弹的守卫威胁下 , 整天忍受着雇主的打骂和虐待 , 还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 过着几乎人间地狱的生活 。 经过长达数月的折磨 , 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口恶气 , 想当年再怎么不济也是拿枪上阵厮杀、铁血铮铮的汉子 , 现如今竟虎落平阳被洋人提着枪炮恐吓 。 遂这三万太平军内心又萌生了“起义”的想法 , 只是当时他们困于自己空空如也的手 , 望着荷枪实弹守卫只能选择忍辱负重 。

直到1866年时出现了转折:当时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不满智利的硝石生意那么好 , 为争夺双方交界处阿塔卡马沙漠里的硝石资源大打出手 , 围绕着伊基克三国在此展开硝石战争 。 以智利一国之力 , 对付两国的军队难免有些吃力疲惫不堪 , 此时更无精力来看管数万名太平军 。 太平军明显感觉到时机成熟 , 认定这是“趁乱谋自由”的绝佳机会 , 于是他们推举湖南人翁德容和广东人陈永碌为领袖 , 纷纷揭竿而起 , 发动了伊基克矿区起义 。

而面对入侵的秘鲁军队 , 太平军恢复原来的编制 , 依靠矿山作为根据地建立大本营 , 并且带着刚刚缴获的枪械大炮 , 在秘鲁政府军队前来的路上设下埋伏 , 一举击溃了秘鲁军队 。 此战太平军共歼灭数百秘鲁军 , 缴获枪械近千多支大大增强的自己实力 , 将原先现象征着太平天国的三角旗帜牢牢地插在矿山之上 。 智利政府看到这支远道而来太平军战力如此强悍 , 也不敢派兵讨伐 , 转而派人联系招抚 。

鉴于形势 , 毕竟三万余人跟一个国家对抗不现实 , 为了保证起义之后有个好归宿 , 翁德容写信给了智利军司令部 , 表示自己愿意归顺智利 , 协助智利于秘鲁的作战 。 于是智利西拉皮佐少将任命翁德容为少校 , 陈永碌为上尉 , 将太平军武装编成智利第六边境纵队“褐衣军” , 命令他们协同智利军在秘鲁塔拉帕卡省作战 , 占领莫克瓜 , 并和智利军一道攻取伊基克 。

这些太平军靠着他们的战争经验以及强大的战斗力 , 在战争中奋勇抗敌 , 他们先是在著名的波内达要塞伏击战取得胜利 , 随后又在塔克纳和阿里卡两次战役中配合智利军队彻底打败了玻秘联军 , 并且攻取了伊基克 。 可以说后来的褐衣军在帮助智利的战斗中建立许多功勋 , 而有了褐衣军的智利 , 丝毫也不畏惧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攻击 。 最终毫无意外的 , 智利在这场硝石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

战后智利政府论功行赏 , 为了感谢这支太平军政府决定伊基克赠送他们 , 并成立一个自治镇 。 有了安静的生活场所后 , 他们也不愿意在异国他乡继续作战 , 甘愿放下武器融入当地社会 , 过上安定的生活 。 于是 , 便保留下了伊基克这座城市 。 如今伊基克不仅拥有南美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 而且还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华人天堂” , 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类似中国人的面孔 , 据统计当地现有20万人口拥有华人血统 , 占当地人口的约1/4之多 。

可以说太平天国失败后 , 三万残余被迫逃亡到南美智利 , 在伊基克俨然成了太平军后裔的独立乐园 。 如今这里仍保留着很多中国的风俗和习惯 , 甚至是语言 。 在这里 , 中餐馆用当地的语言发音叫做“其发” , 据说是从广东话“吃饭”演变而来的;馄饨则被当地语言称为“完蛋” , 据说是浙江话“馄饨”演变的 。 而时至今日 , 伊基克人仍对中国人十分友好 。 有位曾任伊基克市常任副市长卡拉斯 , 就明确表示自己就是一个广东后裔 , 非常认同中国文化!后来他曾数次自费来中国 , 追寻先人的足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