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深圳最大面积“海绵城市”,这个核心区首批15个项目建设完工!( 二 )
坝光白沙湾公园 。 王烈 摄
“海绵城市”技术应用的根本意义在于其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始终 , 让每一项工程都能最大限度地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 据该负责人介绍 ,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 采取人工模拟的方式 ,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6类海绵技术 , 分别应用于道路、住宅建筑、公共类建筑、工业仓储类建筑、广场、湿地、水体景观等建设项目 , 重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
绿色建筑年均减少碳排放量50万吨
“包括首批完成的项目 , 生物谷内所有建筑都要达到国家二星级(深圳金级)绿色建筑标准 。 ”该负责人表示 , 根据项目地理位置和功能分区等情况 , 将坝光生物谷建筑确定为“三带一区”的分布格局 。 “三带”分别为沿海利用带、核心发展带和山体保护带;“一区”为沿海利用带内的“三零示范区” 。 按照这一标准 , 绿色建筑实施推广将在节水、节能、低碳等方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根据测算 , 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后 , 坝光片区节水量可达到30%-40% , 节电量每年可节约4.5亿度 , 碳排放每年减少可高达50万吨(按绿色建筑的全生命期40年计算) 。
与此同时 , 坝光片区将实施绿色交通战略 , 采取“P+R”的交通出行方式 , 构建一体化、高品质的绿色交通系统 , 公交实现零排放;即将完工的真空收运系统 , 实现垃圾零污染 。
正在建设的生物家园项目 , 总投资约9.6亿元 , 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 , 为入驻坝光的机构提供初创发展空间 , 预计2021年完工 。 图为鸟瞰效果图 。
应用“智慧城市”技术建设“智慧坝光”
“应用世界先进的科技手段 , 以更高标准的‘深圳质量’ , 建设生物谷 , 打造‘大鹏精品’工程 。 ”据该负责人介绍 , 2016年底 , 坝光开发署率先引入世界先进的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 , 在坝光展示厅、人才公寓等项目中应用 。 为打破房建、市政道路、综合管廊、水务、公园等多专业间数据的“信息孤岛” , 完成坝光片区24条市政道路、6条河道、4个公园和7个房建项目的模型搭建工作 , 形成坝光片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据网 , 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全面提升至CIM(城市信息模式)技术 , 实现了对建筑项目从建设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 坝光的CIM技术项目还被确定为国家住建部科学技术项目 。
2018年底 , 坝光开发署开始探索更高层次的“智慧坝光”的规划、应用 。 经过8个月规划设计 , 2019年7月17日 , 《深圳国际生物谷智慧坝光总体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 。 该负责人表示 , 未来坝光建设将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多维物联网、BIM/CIM等创新技术为驱动 , 融合城市治理、居民生活、产业服务、环境景观等多个领域共生发展 , 努力将坝光打造成时空联动、多维感知、善解人意的生物产业智慧园区 。
人才公寓
706套智能住房等待主人拎包入住
已经竣工的人才公寓位于坝光展厅北面 , 总建筑面积74405平方米 , 由4栋10层住宅楼以及2栋配套功能用房组成 , 共计706套住房 。 可提供55-150平方米的五种户型 , 户型通透 , 格局方正 , 可满足人才的置业需求 。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 , 乘坐电梯来到五楼 , 笔者参观一套为高级人才准备的公寓样板间 。 房屋的面积150平方米 , 结构为4房2厅、一厨两卫 , 南北通透 。 宽敞的客厅一面与餐厅相连 , 一面与阳台相连 。 坐在客厅内秋风飒爽 , 窗外山景、海景一览无余 。 厨房、洗手间装修一新 , 其中的厨房用具和卫生洁具都是知名品牌 。 4间住房布局合理地分布在走廊两侧 。 每间房里都安装了壁柜、空调等 , 主卧房配置了单独的卫生间和衣帽间 。 每间房的飘窗宽敞明亮 。
银叶树湿地园的建设 , 更好地保护了百余棵银叶古树 , 还使片区的湿地面积从2公顷增加到96公顷 。
工作人员介绍说 , 装修后每套房都配置智能管理系统 , 一位名叫“小海”的机器人负责整套房间的灯光、电器、门锁、摄像头等管理 。 主人回到家中或离开家时 , 只要对“小海”发出口令 , “小海”就会执行相应的功能 。 这套系统也可以和手机相连 , 主人在外面就可以遥控家中的灯光、电器等 。 工作人员表示 , 目前正在对全部房间进行装修 , 装修完毕后 , 落户生物谷的人才就可以拎包入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