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 二 )


为了挽救儒学的危机,为了回应佛家对人心性的开掘,从韩愈开始,就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这种改造,到了南宋的朱熹终于完成,那就是将“五经”系统转变为“四书”系统 。
所谓“四书”,就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
五经之间没有顺序,四书之间是有顺序的,就是我上面说的顺序,因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 。
这里面,只有选自《礼记》的《大学》《中庸》是原有五经系统里的,而且严格来说,五经的《礼》指的是《仪礼》,不是《礼记》 。
所以我们可以说,“四书”是完全不同于五经的一套经典体系,采撷了儒家经典中关于道德、心性的部分,剔除了关于制度、谶纬、政治儒学的部分 。
更重要的是,"四书"内容较少,可以达到熟读的地步 。从南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将四书作为科举考试的教材后,熟读四书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凡科举考试考的好的,都能熟读 。就算是到了现代,当代,也很正常,我同学、老师里就有能够背诵四书的 。
因此,古人能够熟读“四书” 。
综上所述:“四书五经”是一个当代的说法,古人很少用 。古人也不会说自己熟读四书五经,特别是朱熹之前的人,是完全不知道四书是什么的 。五经因为体量庞大,也很少有人能够熟读 。而四书因为作为科举教材,所以古人能够熟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