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具体指什么?
【“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

文章插图
我的理解是,“四书五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四书五经”是指,儒家几部经典著作,是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宝库 。
“四书五经”严格说包括“四书”和“五经”两个部分 。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书”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
“四书”名字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 。南宋朱熹把上述四部书编在一起,进行了统一解释注释,被宋朝朝廷定为“官书”,官方指定教材,在全国推广应用 。之后,元朝正式确定朝廷科举考试考题内容范围就在“四书”之内,这一点明朝和清朝都延续了下来,都是把“四书”作为科举考试大纲书目,必读书目 。我们常说的“八股文”考试题目都是出自“四书” 。
“五经”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朝,是儒家传授基本知识的五本书的统称 。儒家文化中有“十三经”之说,是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本书,“五经”就是其中流传最广泛的五本书 。
广义的四书五经应该是指包括上边四书五经在内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所有古籍书目 。四书五经泛指一切古代书籍 。
我理解一般老百姓口中的四书五经应该是后者 。
古代的绝大多数读书人,从来没有被要求过“熟读四书五经”过,这都是今天的人已经不了解古代的教育变迁,不了解儒学的发展历程,甚至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什么概念导致的误解 。
四书,和 五经,这是两套不同的儒学经典系统 。我说的不同,不是指平面上的不同,而是说时间上的先后 。
先说“五经”所谓“五经”,也就是《诗》《书》《礼》《易》《春秋》,都是“大经”,卷帙浩繁 。古人读经,不是读经文白文,而是有家法和师法,读的是经的注疏,传承的是对经的阐释 。所以,古人很少有能“熟读五经”的,能熟读的基本上就是大家,能够入史的了 。
“五经”作为教育的教材,主要是在汉代到唐代,尤其是汉晋时期 。而且,即使是五经,朝廷里作为考试对象也是不同的派别,譬如,东晋南北朝时,南方对五经的解读多数是南朝的新解,带有玄学意味;北方对五经的尊崇多数是汉朝的旧说 。
到了唐朝的时候,五经虽然还是考试的内容,但事实上,很多经并不被人重视,比如春秋公羊传等 。一些汉晋时期的经说,到了唐朝就亡佚了 。
到了北宋,知识分子们更不重视五经,王安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可略见一斑 。此时的士大夫们,能够熟读五经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
因此,古人很少能够熟读五经,即使有,也主要集中在汉代到唐代 。
再说“四书'正是因为“五经”太多、太难,经说又复杂,反而导致了儒学实际上不被重视 。唐朝佛教大兴,与儒学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 如何看待单位中存在“年轻人大有前途现在应该多干活”的现象?
- “许可馨事件”跟“独臂篮球少年”不一样的家庭。区别大吗?
- 夸祖国的壮美山河 赞美祖国山水的句子有哪些
- 外国人有多开放?女性出门都不穿“内衣”,为什么中国却无法接受?
- 如何用摄影作品体现“夏日清凉”?
- ?“符合国标”是海天酱油的遮羞布?
- 岸田文雄曾频繁对华“放狠话” 岸田文雄对中国态度
- 风水设计 潮汕东吴风水设计
- 塔利班支持特朗普被拒绝 特朗普称“塔利班尊重我”
- “科技与狠活”掀起巨浪,食品添加剂的由来你知道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