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

中秋节是传统佳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作为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 , 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
中秋节 , 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 , 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 , 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 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中秋节来历传说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介绍】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 。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 。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 。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
中秋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 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 , 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
在唐朝 ,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 , 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 , 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
中秋节品美食,喜庆丰收
祭拜祖先回家后,女人们一会儿帮助男人们做打糕 , 一会儿又要包松糕,还得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 。打糕,因制作工艺主要是用木槌捶打而得名 。将蒸熟的糯米(或者黄米)放入木槽或石槽中,用木槌啪、啪、啪……地反复捶打,生生把一粒粒的糯米敲打成了筋道适口的打糕 。打糕的吃法也很考究 , 要蘸上自制的拌了糖或者盐的红豆沙、黄豆面 。松糕也叫月亮糕,外形和汉族过年吃的饺子十分相似 。做松糕的面皮,要用当年的新稻米 。松糕馅则是由红小豆、黄豆、栗子、大红枣等原料做成的 。
松糕上锅的时候,蒸屉上要铺一层当年的松树叶 。同时,院子外已经响起了喧天的锣鼓声,是黄牛游戏的队伍来了 。乡亲们听见锣鼓声,都纷纷赶了出来,跟着庞大的队伍,赶着老黄牛逛稻田、游村庄 。老黄牛和乡亲们走到某家门口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这户人家一定就是本村当年收成最好的一家了 。站在大门口,老黄牛大声喊道: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庄稼活,老牛又渴又饿,想跟这家主人要点儿吃的喝的!主人听见 , 连忙笑容满面地打开大门,喜迎老黄牛和乡亲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美酒和米糕等美味佳肴热情接待客人 。老黄牛和乡亲们为主人跳着农乐舞,祝福这一家和整个村子来年风调雨顺,种好庄稼 , 再获丰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