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美好寓意

中秋节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流传至今,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美好寓意,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
中秋节的美好寓意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应该说,是华夏民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 。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从上古时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变而来的敬月习俗,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它实际上是华夏民族的“祭月之节”,这个节日保存着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 。《周礼》中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说法,但那时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 。中秋成为节日,是唐宋以后的事 。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吴刚折桂的美好传说,还有月饼起源与元末起义之事等等,无一不是附着在中秋节上面的美丽传说,这些美好传说与故事,又进一步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一、亲人团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银色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以圆月为标志 , 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 。花好月圆之夜,就是亲人团圆之时 。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尽管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然而家庭团圆、亲友相聚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旨 , 它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愿,熔铸着中华儿女的魂魄 。
花好月圆人团圆,“圆”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 。从器物层面上讲,人们崇尚圆的东西:敬拜的月亮是圆的,吃的月饼是圆的,祭祀的水果是圆的 。从心里愿望上看 , 家人团聚叫“团圆家”,喝的酒叫“团圆酒”,吃的饭叫“团圆饭” , 过的节叫“团圆节” 。天上月圆时,合家团圆分食月饼,这是一种温馨的仪式 。家制月饼、分享月饼、馈赠月饼的过程 , 就是表达爱、传递爱、感受爱的过程 。亲人团圆,家庭和睦,安享天伦,那种心理意义上的圆满、圆合、圆润、圆和之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灵魂中,展现在行动里,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 。
二、社会和谐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一 。每逢中秋佳节 , 人们期待阖家团圆、邻里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彰显其乐融融 。团圆的本意就包括和谐的成份在内,将团圆予以延伸,就有了家庭的和谐,朋友的和谐,亲戚的和谐,亲属的和谐,社区的和谐,村镇的和谐 , 民族的和谐,国家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
传统节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的先辈非常善于利用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消除误解,去除隔阂,密切关系,促进和谐 。例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巡游、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增进不同地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人们希望我们的国家“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国与国之间“和而不同”,干事创业“和衷共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做生意“和气生财”,待人“和蔼可亲”,说话“和颜悦色”,批评“和风细雨”等等,不一而足 。
三、感恩自然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 , 即祭拜月神 。在古代人们看来,月亮是仅次于太阳的神灵,一直是人们重要的崇拜对象 。《礼记·祭法》中记载:“夜明,祭月也 。”根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动 。在收获的季节,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 。因为古人认为五谷丰收离不开月亮,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 , 丰收也是不可能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