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苏帮菜中的“奇葩”菜名,你知道几个
水乡苏州,孕育了形色多样的美味菜肴,苏帮菜历史悠久,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品种繁多的苏帮菜,有时候连名字也让人捉摸不透,快来看看这10道“奇葩”菜名你知道几个吧~01.响油鳝糊鳝糊我们都知道,那“响油”是什么呢?响油鳝糊因为它的特殊厨艺,在中华美食的色香味三大要素之外,还加了一个声音,成为四大要素:色香味声。“响油”顾名思义就是这道菜上桌后盘中油还在“噼啪”作响。
文章插图
咸甜合宜的酱汁包裹着肉软皮弹的鳝丝,浓稠粘糯的酱汁冒着热气,泛着油光的肥鳝上桌后, 将一勺滚油往鳝糊上那么一浇,瞬间烫得吱吱作响,这道菜就是要听到响声才算合格。02.母油船鸭母油船鸭是苏州船宴菜中的佼佼者,整只鸭子走油后,再放入香菇、冬笋、猪肉丝等辅料,浇入苏州著名的母油,在砂锅中煨制而成。那么“母油”又是什么油呢?
文章插图
《随息居饮食谱》中称:“旧晒三伏,晴则夜露。深秋第一签者胜,名秋油,即母油。”母油其实就是古代酱油的别称。这道菜需要选优质酱油从三伏晒制到秋天后,挑其中最好的一层“母油”,以“肥而不腻,淡而不薄,清而不寡,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的口感出名。03.雪花蟹斗作为水乡人,螃蟹我们经常吃,不过这“雪花”又是从何而来呢?
文章插图
古时候农历十月、十一月就有可能下雪,那时的文人墨客们常常温上一壶酒,一边赏雪一边品蟹。直接吃整只的大闸蟹,难免有些不雅观,且在座宾客只顾着剥食螃蟹,无暇顾及谈笑风生,不免有些冷场。于是,古人便想出了“雪花蟹斗”这一极其风雅的吃法。吃雪花蟹斗的时候,只需一把小勺,送入口中, “雪花”的绵密之感,与蟹粉的厚实之感,形成鲜明的对比,融合成绝妙的滋味。04.白什盘白什盘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一盘不用任何调色的白炒什锦菜。
文章插图
白什盘,听上去似乎寡淡无味,但这道菜的用材,可是非一般的丰富!里面有虾仁、蹄筋、瑶柱、鸡片、鱼片、蘑菇、茭白、马蹄,大多都是以鲜美著称的食材,这么多鲜放在一起炒,自然是无需太多调味料就已经鲜上加鲜了。05.刺毛鳝筒刺毛鳝筒是一道以黄鳝为料的苏菜。那这“刺毛”从何而来?
文章插图
“刺毛”其实是指用刀不断在鳝段上划口,受热后肉似鱼鳞般竖起,犹如“刺毛”。这也是一道功夫菜,需要非常精细的刀工,一根根清晰的“小刺毛”都是纯手工制作,可想而知有多费功夫。06.白汁鼋菜这道菜听起来淡雅十足,但不要被名字骗了,其实它是一道滋补宴席菜。
文章插图
鼋菜,其实就是鳖(甲鱼),尤以春季的“菜花甲鱼”和秋季的“桂花甲鱼”最为肥壮。所以,苏州人有在春、秋二季吃“白汁鼋菜”或“清炖甲鱼”滋补养身的习俗。07.甫里鸭羹鸭子我们都吃过,不过这“甫里”又是什么?
文章插图
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曾长期隐居甪直甫里,自号“甫里先生”。他平素喜养鸭取乐,还常以鸭招待客人,这“甫里鸭羹”,相传便是他当初款待皮日休的一道菜。后来这道菜在镇上传开了,成了一道名菜,现在在甪直,大小婚宴酒席,都会用这道大菜压轴。08.三件子三件子是苏帮菜中的硬菜,以前大户人家只有重要节庆场合才上。这里的“件”,指的是食材的数量,件数愈多,味道愈丰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