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和鼓山 风水中的旗山和鼓山



旗山和鼓山 风水中的旗山和鼓山

文章插图

初到福州时便觉得风水特别 , 以老城来看(闽江以北) , 东、西、北三面环山 , 闽江水自天门(西北)来 , 绕城地户(东南)而去 , 正是典型的“背山面水”交椅式风水格局 。遂引起了我的兴趣对福州的风水作一些查考 。
旗山和鼓山 风水中的旗山和鼓山

文章插图
福州地势
【旗山和鼓山 风水中的旗山和鼓山】据载福州古城始建于汉朝初年 。当时闽越王无诸助刘邦建立汉朝后 , 在福州建冶城 。冶城旧址在今鼓屏路一带 。晋太康元年(280年) , 晋武帝在吴建置的建安郡地 , 增设晋安郡 , 辖地相当于现在福建的东南沿海地区 。
在严高任晋安郡守时 , 觉得“旧城狭小不足以聚众” , 准备选择新址 。为此请教了风水鼻祖郭璞 , 据记载璞指其小山阜(今屏山)曰:“是宜城 , 后五百年大盛”(但有考证认为当时郭璞还年幼 , 所以此事是否属实尚无定论) 。严高新建的建晋安郡城 , 宽广只有232步 , 即:北起今鼓屏路小山阜 , 南至八一七北路虎节路口;东起湖东路丽文坊口 , 西至鼓西路渡鸡口 。设五座城门 , 城外均有护城河 , 规模较冶城为大 , 后代因城扩大 , 故把该城称为子城 。
此后 , 随着城市的繁荣 , 福州城不断扩大 。唐期间 , 节度使王审知筑罗城 , 把子城围成内城;五代梁开平初又筑南北夹城 。宋期间 , 刺史钱昱筑东南外城;宋太宗统一福建时下诏拆毁城墙 , 后又渐次修复 , 程师孟为知府福州时 , 修建福州城 , 除修复原有城墙外 , 还扩建西南隅 。全城周长950丈 , 厚4丈 , 内外均彻以砖石 , 城上建9座城楼 。明代时 , 朱元璋命驸马都尉王恭修建福州旧城 。王恭详细考察福州风水后 , 把屏山、乌山、于山三山环于城内 , 即北跨屏山主峰 , 外城绕乌山、于山二山建城墙 。是城广袤方十里 , 基本上呈圆形 。至此完善了极佳的风水布局 , 也是一般民众认为的古城范围(福州别称“三山” , 即屏山、乌山、于山) 。
旗山和鼓山 风水中的旗山和鼓山

文章插图
漆壁画《三百年前的福州城》 作者:郑崇尧
今日的福州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 , 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 , 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 , 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 。全市土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 , 其中市区面积1181平方公里 , 全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683万人(2008年末) 。市区南至乌龙江 , 北至莲花山脚 , 西至闽江 , 东面的马尾区更是逾越了鼓山 。
以大局来看 , 福州外围的山脉从西北向东南延伸 。福州城区则是坐北朝南 , 为群山所绕 ---东有鼓山 , 西有旗山 , 南有方山(五虎山) , 北有莲花山 , 这四座大山的余脉环绕福州城 , 形成山环形势 。闽江自西北向东南 , 从福州城南穿流而过 , 其支流环绕福州城 , 形成水绕之形势 , 风水气场极佳 。从历史上看 , 福州没有发生大战事 , 确是吉祥福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