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传 三国演义之蜀汉传奇


《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一直广受读者喜爱,后世为之续写者不少,但佳作不多,其中,以明代酉阳野史的《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此排印本简称《续三国演义》)较为出色 。
△ “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续三国演义》
酉阳野史其人,具体不详,据作者在引言中自述,之所以创作这部小说,乃是因为“及观《三国演义》至末卷,见汉刘衰弱,曹魏僭移,往往皆掩卷不怿者众矣 。又见关、张、葛、赵诸忠良反居一隅,不能恢复汉业,愤叹扼腕,何止一人?及观汉后主复为司马氏所并,而诸忠良之后杳灭无闻,诚为千载之遗恨!”
酉阳野史顺应当时读者的阅读期待,以蜀汉为正统,续写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后代匡扶刘备后人恢复汉室江山的故事,目的是“以泄万世苍生之大愤” 。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均不能超过原作,但亦颇有可观之处 。

蜀汉传 三国演义之蜀汉传奇

文章插图
因本书欲借《三国演义》之声势加以传播,所以作者在创作时有意向《三国演义》靠拢,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模板,复制了许多三国“小英雄” 。
因小说中人物众多,限于篇幅不可尽举,现仅以关防、关谨二人为例,以点带面展示各位英雄人物的风采 。
关防、关谨二人,乃是关羽之孙,作者对关防外貌的描述是“蚕眉凤目,面如傅粉,颧若涂朱,五柳髭须,手提偃月大刀,身穿堆云战袄,外面披金锁甲,跨浑红马”,关谨则是“红袍绿帻,紫面剑眉,手提青龙刀”,若对照《三国演义》中对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描述,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他们外形上的相似 。关防、关谨不但外形上酷肖其祖,而且与关羽一样,对汉室忠心耿耿,小说第四十七回描述关防斩杀庞鹰一节,作者赞其“酷似当年斩蔡阳” 。小说中类似的人物还有张飞之孙张宾,诸葛亮之孙诸葛宣于等,虽不免有雷同之弊,但作者重新结撰故事,读来亦饶有趣味 。
蜀汉传 三国演义之蜀汉传奇

文章插图
有人说“旧小说无不可续者,独《三国演义》根于历史,不可续也” 。《三国演义》之创作,“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章学诚《丙辰札记》),至终卷之时已将三国历史写尽,如果沿袭原作演义历史的创作方法,如何协调好历史与虚构的关系就摆在了续书创作者的面前 。
《续三国演义》较好地处理了虚和实的矛盾,比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刘渊,历史上确有其人,据史书记载,其人乃“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 。……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 。小说把刘渊作为刘备的后代来处理,曾引起很多人的批评,比如孙楷第先生在《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中就认为作者“谬引索虏为汉裔,助彼张目,实同于认贼作子,为无识之甚者”,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不是一部史书,而仅仅是一部小说,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虚构无可厚非 。
小说前半部分以虚为主,颇多精彩之处,比如塑造了一个可与诸葛亮相媲美的人物诸葛宣于,历史原型名叫“宣于修之”,本与诸葛亮毫无关系,但经作者改造后,这个人物就具有了文学上的光辉 。小说后半部分多连缀史料,文学性有所减弱 。诚如作者所言,《续三国演义》不过“取悦一时”,“诚所谓乌有先生之乌有者哉”,虽无法比翼原作,但可“解颐世间一时之通畅,并豁人世之感怀君子”,读者诸君览之,或可付之一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