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离开扬州时写的《赠别》,赠给谁的呢?一个叫张好好的13岁的小女孩 。
明离子其实早就挺好奇,豆蔻的样子到底是啥样的,找来了豆蔻的花和果实的时候,不得不说,杜牧绝对是经常开车的老司机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对了,这个张好好是位风尘女子 。杜牧,大家应该都知道,逛花街柳巷的才能,能赢得了他的诗人,可能也就后来的柳永了 。
杜牧因此被冠以“萝莉控”的称号,但最重要的是,他为世间留下了一个形容小女孩的词语:豆蔻年华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不得不说杜牧的诗言简意赅的描绘了一个小巧的风尘少女,柔美轻盈的样子,如二月初好苞待放的豆蔻花 。
那么问题来了,漂亮的花多了去了,为啥要用豆蔻花呢?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豆蔻,是一种草本植物,可入药 。豆蔻花在开花前,花骨朵饱满圆润,民间俗称为“含胎花”,那种好苞待放的感觉,风情万种又欲说还休,形容一个13岁的小女孩确实再恰当不过了 。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
豆蔻:
古人造字很用心,
惟妙惟肖太逼真 。
有豆可知情多少,
草长方现一溪春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古人在表述女子的年龄时候,很含蓄,也很优美,而且很形象,也很到位,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既不失对女孩子的尊重,又有一种落落大方的浮想和意境 。在古代,刚出生或是不满周岁的婴儿,称为襁褓 。三岁的时候,叫作孩提 。当然这两个称呼是不分性别的 。
襁褓很形象,就是用东西将孩子包起来,对孩子形成一种保护作用 。
孩提,就是说小孩子刚会走路,但是不太熟练,需要大人用一只手拉着,或是扶住,于是一个很形象的“孩提”就应运而生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在古代,女孩子不同年龄,表述的名称也不同:
七岁的时候叫作:始齿、髫(tiao)年,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替换牙齿,特别是女孩子开始将头发梳起来,形成两个像羊角的小辫子 。
十二岁的时候,为金钗之年 。头发很长,可以梳理 。
十三岁,为豆蔻年华,或是豆蔻之年 。豆蔻是一种草本植物,但是她只在初夏盛开,并不是仲夏或是盛夏,喻意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时间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十五岁为及笄之年 。笄是一种簪子,代表女子发髻高挽,已经成年 。
十六岁为二八年华、破瓜之年或是碧玉年华 。此时是女孩子最美丽的时刻,闺中待嫁,含羞脉脉 。
二十岁为桃李之年 。喻意女孩子已经成为膝下有儿女围绕的妇人,桃李指的就是成熟的果实,这里喻指生下的孩子 。
二十四岁往上为花信之年 。如花绽放,妩媚多姿,也是生儿育女的最多的时间段 。
三十岁,为半老徐娘 。当然,意思很明了 。
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文章插图
由此可以,古人对每个时间段女孩子年龄的称呼都有深刻的含义,并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胡编滥造,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结合自然、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精挑细选而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