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猫科动物里的猛兽:浅谈兔狲的生活习性及其生态作用( 三 )

兔狲主要捕食一些啮齿类动物 , 白天主要躲在岩石缝或者洞穴里面睡觉 , 在晨昏活动最为活跃 , 兔狲的捕食方式跟许多猫科动物差不多 , 主要采取埋伏的方式 。 相较于其他的捕食者来说 , 兔狲的狩猎成功率算得上是蛮高的 , 毕竟它生活的环境比较荒凉 , 食物资源不是很丰富 , 若捕猎成功率还不高的话 , 是要饿肚子的 。 兔狲之所以能够相对容易捕获猎物 , 主要是其灰暗的毛发色调与周围的环境能融为一体 , 不易被发现 , 脚掌厚厚的肉垫及腹部长长的毛发 , 使得移动起来声音很小 , 不易被猎物察觉 。

兔狲的凶悍之处还体现在与蛇类的争斗当中 , 大家都知道 , 蛇类的主要捕食对象也都是一些鼠类、爬行类小动物 , 与兔狲的食性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重叠的 , 所以在同一生态环境下 , 蛇与兔狲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 , 难免会爆发冲突 。 总的来说 , 蛇与兔狲争斗中互有输赢 , 但兔狲作为猫科动物中的一员 , 行动是相当敏捷的 , 常常能够将毒蛇“戏耍”于掌间 。

兔狲是孤独的 , 成年之后会离开父母到很远的地方 , 过起了“独行侠”的生活 。 不管是雌性还是雄性 , 都会用气味标记领地 。 由于生活环境的气候比较极端 , 所以兔狲的繁殖期很短 , 发情期更是短到只有26-42个小时 , 比起其他动物来说短得多了 。 怀孕两个半月左右便生产 , 一胎能有2-6只 , 这么高的产子量主要是为了弥补恶劣环境下带来的高幼崽死亡率 。 幼崽出生后便在洞穴中生活 , 4个月后才能学会狩猎 , 到6个月才成年 。

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由于兔狲食性的缘故 , 所以其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 可以说与藏狐等捕食者共同维护了草原生态的平衡 , 所以被人们定义为“益兽” , 受到了众人的喜欢 。 兔狲主要捕食一些食草类小动物 , 比如各种鼠类、野兔、鼠兔等等 , 而这些小动物会取食高原草原上的大部分植物 , 如果这些食草动物数量不加以控制的话 , 草原会被严重破坏 , 最终草场退化 , 导致严重的破坏 。

兔狲捕食鼠类等动物 , 起到了抑制这些小型食草动物数量的作用 , 间接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 一旦兔狲等捕食者数量大规模减少 , 受其制约的鼠兔、草原老鼠等食草动物数量就会剧增 , 后果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了 , 届时植被被破坏 , 草原成荒漠 , 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 也因为兔狲的重要性 , 很多国家都将其列为保护对象禁止捕猎 。

虽然在整个猫科动物家族中 , 兔狲的颜值不是最高的 , 知名度也不如狮子、老虎 , 但是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 , 对于世界动物资源多样性的珍贵程度 , 却一点也不比其他动物少 , 保护兔狲 , 不仅仅是保护了这一可爱的物种 , 也是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 更是保护了地球动物资源丰富性 。

(关注我 , 了解动物知识 , 喜欢请给个赞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