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圈“反腐风”为什么越吹越猛?( 二 )
而财报显示 , 去年全年 , 在三亚亚特兰蒂斯等项目的带动下 ,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才实现税后净利润3亿元 。 集团在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均亏损 , 期内利润分别为-9.53亿元、-4.72亿元、-2.94亿元 。
李浩然还表示 , 除了营销外 , 只要是离钱近的环节 , 如拿地、融资、商业项目招商和各种证照 , 都有可能成为贪腐滋生的温床 。 以工程建设为例 , 涉及建筑、装修、智能化、景观园林、设备、消防、装饰等环节 , 每个环节被“腐蚀”一点 , 最终的成本就会腐蚀一片 。
“房企加大反腐力度 , 与近两年的房屋质量问题频发也不无关联 。 ”另一名不愿具名的上市房企高管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 , 在限价高压下 , 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 本身对于建设和装修的成本把控就很严格 , 例如上海某地王项目 , 其可售楼面价已经超过14万元/平方米 , 但预售价格却仅有13万元/平方米 , 房企为了生存就注定其建设资金并不宽裕 , 此时若还在这一环节出现大额贪腐 , 质量问题自然不可避免 。 从这一角度看 , 房企为了保障自身产品质量 , 也不得不重拳出击 。
此外 , 收并购中的买卖环节 , 同样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
2017年 , 海南龙口法院披露 , 北京一房企高管负责海南项目股权转让时 , 谎报信息导致公司损失1个亿 。 本来价值1.5亿元的股权 , 最后以5000万转让 , 这位高管从中捞到好处费2000万元 。
监管是关键著名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 ”
严跃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 房地产作为重资产行业 , 小到一个营销人员、大到集团高管都有贪腐的机会 。 特别是在市场下行阶段 , 一些大型房企的区域经理 , 权力大到可以影响整个企业的命运 , 关键还是在于监管 。
严跃进认为 , 一方面 , 一旦发现房屋买卖各个环节以及房屋质量等相关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 , 相关监管部门要及时重拳出击;另一方面 , 企业自身还要完善自查体系 , 从内部进行防范 , 同时具有绝不姑息和妥协的态度 。
事实上 , 近年来房企贪腐案的集中爆发 , 与各自的自查体系关系密切 。
其中 , 颇具知名度的当属万科的“阳光合作协议” 。
阳光合作协议是万科风险防控体系中的“重头戏” , 主要内容包括在合作过程中甲乙双方禁止的贿赂、利益冲突和串标围标等行为 。 如 , 协议明确 , 禁止万科方人员参股或实质控制业务合作单位;乙方须披露万科人员及亲属参股、受雇乙方公司的情况 , 以及乙方股东及其主要管理人员以其他公司名义与万科业务的合作情况 。
又如万达 , 王健林目前并不分管业务 , 唯一亲手抓的是审计部 。 这个审计部就是万达自查体系的核心 , 其队伍也强大 , 由财务、工程、预算、土水电各专业人才组成 , 可见王健林对贪腐的整治决心 。
此外 , 除了外部监管和企业自查之外 , 企业文化、鼓励检举、廉洁教育等也常常发挥着重要作用 。
譬如今年5月份 , 朗诗成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敏落网 , 就是源自于一名员工的匿名检举 , 朗诗高调宣布邓敏违法事实的同时 , 还给予了此次案件的举报人30万元奖励 。
再如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华为 , 一直以来就有对高管定期进行廉洁教育的传统 ,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管集中参观当地监狱 , 倾听罪犯忏悔” 。 华为一名中层干部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参观监狱就是要让我们守住法律底线 , 这对我们的触动非常大 。 虽然不能绝对避免每一个人都不贪腐 , 但这种文化的形成 , 对任何一家企业的长久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 房企同样如此 。 ”
记者 张志峰
编辑 沈玉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