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要把它理解为“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 。那些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没有触动的“活动” , 不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讲的活动 。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 , 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讲 , “活动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 它本身不是目的 。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 其内容与学生个人的生活或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系 , 往往表现为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 , 要解决这样的开放性问题 , 学生不可能到书本上去找现成的答案 , 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 , 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很少从预定的课程目标入手 , 它常常围绕某个开放性的主题或问题来展开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 , 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 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 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
(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十分注重从学生现有的兴趣与经验出发 , 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探究 。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与方式 , 还可以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
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 。
在实施过程中 , 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 , 突出问题中心 , 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
【小学综合实践课包括哪些?】1.研究性学习: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 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 ,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 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 , 学会交流与合作 , 发展合作能力 , 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技能基础 ,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 , 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 , 养成探究习惯 , 形成科学态度 , 初步创新精神 。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 参与社区和社会的体验性、服务性或公益性的实践活动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 , 理解社会 , 获得直接经验 , 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 , 践行社会服务 , 适应社会生活 ,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 , 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 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 , 应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 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应围绕主题 , 在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动实践 。
- 三年级简单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多少字
-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如何确立?
- 小学教育包括体育专业吗 就业方向及前景好不好
- 小学生收集寒假每天疫情变化情况的实践报告如何写?
- 小学生善行日记三四行?
- 怎么自检多囊卵巢 小姑娘为什么会得多囊卵巢综合症
- 人类猫叫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成因
-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的小制作怎么写?
- 小学生家庭作业怎样布置才合理?
- 小学奥数题是什么样,该怎么解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