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寨卡疫苗 有望填补临床空白( 二 )


然而遗憾的是 , 截至目前 , 全球尚无一款寨卡病毒疫苗获得批准上市 。 上述寨卡疫苗项目大都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 进展最快的也仅到了一期临床 。 ADE效应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寨卡疫苗的开发难度 。
寨卡/登革血清型之间的ADE效应成为疫苗开发亟需解决的焦点安全问题 , 特别是这两类病毒可由相同的媒介(如埃及伊蚊)传播 , 且流行区域重叠 。 因此 , 如何在阻断寨卡病毒母婴传播的同时 , 预防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登革ADE , 一直是寨卡疫苗研制的突破难点 。
自2016年起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高福带领团队开展了针对寨卡病毒疫苗的研究 , 解析出寨卡病毒保护性免疫原E蛋白的晶体结构 , 并分离得到了一系列靶向E蛋白不同结构域的中和/保护抗体 , 解析了靶向FL表位的代表性ADE抗体结构基础 。 这项前期研究曾发表在2016年CellHost Microbe上 , 为理性设计消除ACD的寨卡疫苗提供了重要指导 。
2021年7月 , 高福院士团队又在国际免疫学领域顶尖杂志《自然-免疫》(NatureImmunology , IF:25.606)发表了题为Protective Zikavaccines Engineered to Eliminate Enhancement of Dengue Infection Viaimmunodominance Switch的研究论文 , 文中提出了消除登革ADE的保护性寨卡疫苗新策略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 , 高福院士团队基于结构生物学合理设计出一种改进的寨卡病毒免疫原 , 成功解决寨卡病毒疫苗ADE问题 。 这一研究成果为寨卡病毒疫苗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漂亮的解决方案 , 朝着开发安全有效的寨卡疫苗迈出了一大步 , 并将指导未来新型寨卡疫苗在临床中的使用 。
此次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的寨卡病毒疫苗正是基于高福院士团队在过去五年间积累的研究成果 。
全面布局抗感染领域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 , 显示了抗感染领域的巨大潜力 。 而凭借着强大的抗体开发平台 , 抗原抗体筛选和研发的独特领先优势 , 君实生物在抗感染领域的巨大潜能也将逐步展现 。
君实生物从抗体药起家 , 成立近9年已形成了覆盖抗体药物全生命周期的研发和产业化平台 , 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更让这家企业“一炮而红” , 奠定了其在抗体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 随着在肿瘤领域的不断深耕 , 君实生物今年又新增了抗体偶联药研发平台以及siRNA药物研发平台 , 管线中的药物类型也涵盖了小分子药物、多肽类药物、ADC、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药物、核酸类药物 。
【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寨卡疫苗 有望填补临床空白】今年7月 , 君实生物宣布进入疫苗领域 , 与嘉晨西海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基于mRNA技术平台和其他技术平台进行的肿瘤、传染病、罕见病等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和疫苗 。 此次与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合作开发寨卡病毒疫苗 , 标志着君实生物在抗感染疫苗领域的布局已全面展开 , 也是君实生物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在新冠抗体药物合作之后的“再续前缘” 。
早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 , 君实生物就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埃特司韦单抗 , 仅用时4个月就从早期研发推进到临床试验 , 成为全球首个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临床的中和抗体 。 2020年5月 , 礼来制药以最高2.4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加上未来两位数销售分成从君实生物引进了埃特司韦单抗 , 与其开发的巴尼韦单抗组成双抗体疗法 。 截至目前 , 该双抗体疗法已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 其中在美国同时获得了新冠肺炎治疗和暴露后预防双重授权 , 为全球抗疫发挥着重要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