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说实话,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想推倒重建几乎没可能性( 二 )
有网友建议说 , 可以让大家分摊 , 每家每户出 , 但这谈何容易呢?想想 , 我们现在的老旧小区住宅楼需要加装一部电梯 , 或者维修一些设施 , 很多时候各户主的意见都难取得一致 , 更何况高层住宅所需要的不菲费用 , 其难度可想而知 。 而且 , 由于那时楼层住户的结构问题 , 出钱意愿也不会强烈 , 这在下面一点还会说到 。
(三)住房存量趋于饱和 , 住宅需求更多样化 , 老旧高层住宅边缘化
如果住房建设仍旧按照过去的速度 , 就拿最近5年来说 , 商品房加上保障房 , 年均竣工量差不多在1500万套上下 , 如果把时间往后再推三十年 , 那么差不多就有4.5亿套住房 , 即使以前的房子不算 , 那么新建的住房就差不多能达到1:1了 , 即使打个折 , 新增加3亿套 , 加上现在的存量房 , 显然是足够我们居住了 。 彼时 , 大家买房的选择余地会更大 , 多半不会像现在这样都“挤”着去买高层住宅 。
根据目前国家对下半场城市化的发展思路 , 会加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支持力度 , 彼时 , 在我们市区土地使用完毕后 , 就会向远郊、卫星城、特色小镇方向发展 。 就像我们现在年轻人观念一样 , 当在老城区无新房可选时 , 会选择交通比较方便、同城化高区域的新住宅 , 也就是说 , 他们不一定就非得选择老旧高层住宅 , 而且随着住宅发展更新 , 彼时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式住宅理念设计 , 当然 , 房子也更新 。
我们的住宅发展 , 确实走在一个别国未走过的模式 , 因为人口和国土面积决定了他们不需要建造那么多高层住宅 。 如果非要找一个参照的话 , 那么可以与欧美的高层公寓做一个比较 , 这些高密度公寓的居住群体大多是当地的中低收入群体 , 加之一些外来务工人员 , 居住人群结构较为复杂 , 而当地的有钱人基本上是住在称之为“House”的房子里 。 这也正是第(二)点提到的 , 要想让这些群体出钱维修住宅 , 结果显而易见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收入提高 , 高层住宅的住户也有换新房子的打算 , 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会换到新区域或者新房子里 , 而留下换不起房子的户主或者租房者 。 朱国钟教授曾做过相关研究 , 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商品房价格、房龄、住房供应结构等要素 , 在模拟大量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动态行为基础上 , 推测中国未来也有可能出现贫民区 , 主要就集中在老旧的高层住宅小区里 。
(四)想原地推倒重建几乎不可能
对于这个问题 , 我们先来看看经济观察网一篇题为“朱荣斌回清华 谈如何提高住房品质”报道 , 摘录文中一段原话:
“我在办公室里 , 每天看着外面的高楼 , 心想随着楼龄增长 , 这些高楼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 维修起来难度该有多大?玻璃外墙松动掉落、建筑结构老化、机电系统老化等 , 都是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 。 ”
朱荣斌作为百强开发商阳光城的董事长 , 说出这番话 , 表达了对建筑质量的担忧 。 按照国家对高层建筑设计寿命70年的规定 , 一些人担忧如果按照现在的建造质量可能等不到这些建筑“寿终正寝” , 如果高层建筑提前拆建 , 这些钱谁来出?这又回到第(一)个问题 , 拆不起、没钱赚 , 估计没哪一方愿意妥协 。 所以 , 开发商表示 , 高层住宅想原地推倒重建几乎不可能!
开发商认为 , 就是在目前的旧城拆迁过程中 , 我们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 比如有的希望在原地重建 , 有的人希望在异地重建 , 还有希望能拿到补偿现金 。 各家各户意见都难统一 。 所以 , 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区域拆了几十年都还没拆完 , 所谓“众口难调”真不是说说 , 而高层住宅拆迁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补偿标准难达到房主的预期 。 如果是一两个小区 , 地方还可以补助一下 , 但大面积的“水泥森林”谁也兜不住 。
综上 , 我们既然看到高层住宅为解决我们眼下城市化的住房需求 , 也应考虑到未来的“退出”机制 。 既然我们买房人花大价钱买了高层住宅 , 在设计上、质量上和监管上多下功夫总是有必要的 。 对于开发商认为的二三十层的“高层住宅”想推倒重建几乎不可能 , 您还有什么好建议吗?欢迎留言讨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