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费者请注意!这些“陷阱”要远离!( 二 )


二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并仔细核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 , 应尽量选择超市、药店、专卖店等场所或者信誉较好的电商处购买保健食品 , 注意查看商家是否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 , 其经营范围是否含有保健食品销售 , 并检查产品包装上是否有“蓝帽子”保健食品专属标志及批准文号 。
三要注意区分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及药品的区别 , 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 保健食品不同于其他食品 , 也不同于药品 , 对此要严格加以区分 。 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 , 不能替代其他食品和日常饮食 , 老年消费者在食用保健食品期间 , 要坚持均衡饮食;保健食品没有疾病治疗或预防作用 , 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
低价旅游看似天上掉“馅饼”
实为精心布好的购物“陷阱”
一些黑心旅行社以“团购价”“零团费”“免费游”“旅游补贴”等噱头吸引旅游者上门 , 但为降低经营成本 , 可能会在行程路线、交通工具、餐饮住宿等方面大打折扣 , 并在旅途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 , 或是在签订合同时将最精彩、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变相加价 。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老年消费者的出行体验 , 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
因此 , 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和旅游产品时不能单纯以价格为导向 , 要多关注旅行社的口碑以及旅游产品的品质 , 同时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等因素 , 并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 , 详细阅读合同条款 , 了解旅游行程安排及双方的违约责任 , 特别要注意合同中是否有针对老年消费者的特别条款 。 如果发现旅行社的合同有存在向老年人收取年龄“附加费”、收取高额保证金等明显不合理之处 , 一定要提前与旅行社协商解决 , 切不可盲目签约 。 此外 , 老年消费者在出行时 , 还应随身携带一些常备药品 , 防患于未然 。
投资理财不是投机发财
小心中“套”血本无归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 , 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 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 , 我国老年人一般都会存有一些积蓄 。 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老年人掌握的理财知识和信息不充分等特点 , 打着各种项目的旗号 , 以“高额回报”为诱惑 , 布下了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 。 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诱惑中了圈套 , 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 对此 , 建议老年消费者:
一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 , 明确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 , 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 并积极与子女沟通 , 有不懂的可向子女请教 , 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 。
二要去银行、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 。 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或者理财合同 , 了解理财产品的类型、风险等级、是否保本、预期收益率、投资方向或挂钩标的、流动性安排等详细情况 。
三要按照要求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 , 结合测评结果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 注意适度投资、分散风险 , 既不要“押上全部家当” , 也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
四要警惕高息理财项目 , 远离非法集资 。 要禁得住“高息”理财项目的诱惑 , 不轻信商家任何“低门槛、高回报”的宣传 , 不购买通过理财群、旅游、讲座、电话或者上门推销的理财产品 , 不购买资金去向不明、投资业务不清、先交钱再找项目的理财产品 , 防止血本无归 。
不参加非法“会销”
不相信商家“洗脑式”宣传
当前 , 一些不法经营者假借国家“惠民工程”、“政府补贴”、“一带一路”等光鲜旗号 , 冒用境内外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基金会、行业协会等高大上名头 , 扮演神医、专家、教授、研究员等各种头衔 , 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 , 忽悠老年人大量购买其产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