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您好!
因为大陆是由各个板块组成的 , 因地壳运动造成板块间的积压就出了地震!
下面这个知识可能你用得上:
地 震 知 识 简 介
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七周年 , 也是全国地震系统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活动日 。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 我们特编写了此期地震简报 。目的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 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参与意识和自我防御意识 , 使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是人们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 。
它与风雨雷电一样 , 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 。地震的内在原因是地壳内部积累的应变能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 。按地震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型 。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震 ,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矿山开采等造成的地面振动 , 这类地震引起的地表振动轻微 , 影响范围不大 , 很少造成地面的破坏 。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震 , 按其不同成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 。
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人畜伤亡和经济损失或造成地表破坏的地震事件 。这是地震学、地震预报、地震工程、抗震救灾等研究的主要对象 。
二、什么是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地震的震动发源处称震源 , 地面上某一点到震源的距离就是震源距 。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称震中 。地面上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称震中距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表以下几公里至数百公里 ,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
三、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 ,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 它和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密切相关 , 释放的能量越大 , 震级越大 。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或强震 , 5级以下、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小震或弱震 , 3级以下、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微震 , 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
通常3级以上的地震 , 人们才有感觉 , 称为有感地震 , 5级以上便能造成破坏 , 称为破坏性地震或强烈地震 。目前记录到的震级最大的还没超过8 。9级 。
四、什么是烈度?
烈度是表示地震强度的一种方式 , 指地震时地面受到垢影响或破坏程度 。烈度的大小 , 是根据地面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 。
我国将烈度分为12度 。烈度不公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 , 而且还与许多因素有关 , 如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土质条件、建筑物类型和质量、地基好坏等等 。一般来说 , 震中区的烈度最大 , 向外逐渐递减 , 但由于受到构造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 , 其递减速度在各个方向并不相同 。
鉴于工程建筑的需要 , 每个地区都设定了一个基本烈度 。基本烈度是地震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该区大量的历史地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综合得来的结果 。基本烈度确定之后 , 工程设计者再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以及各建筑部分的重要性 , 制定建筑物的抗震烈度并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设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