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船长”上太空,太空电影越来越“接近科学”

【环球时报特约采访人员 吕克】13日升空的火箭“新谢泼德”号上 , 有一位特殊的宇航员——好莱坞资深影星威廉·夏特纳 , 他以90岁的高龄创下“史上最年长太空旅客”的新纪录 。 此事对广大影迷、科幻迷来说更加意义非凡 , 因为夏特纳正是经典科幻剧集《星际迷航》中“进取”号初代舰长“詹姆斯·柯克船长”的扮演者 , 科学在这一刻完成对科幻的反哺 。
“太难忘了!”
此次太空之旅 , 夏特纳和另外3名乘客来到美国西得克萨斯沙漠的发射基地 , 坐上商业航天企业蓝色起源公司的全自动太空舱 , 顺利飞向太空 。 “新谢泼德”号火箭把太空舱送到距地面107千米的位置 , 超过卡门线(海拔100千米 , 地球大气层与外太空的公认分界线) , 随后搭载4名乘客的太空舱随降落伞返回地面 。
“柯克船长”上太空,太空电影越来越“接近科学”
文章图片

虽然整个太空之旅只有十余分钟 , 但给夏特纳带来不小震撼 。 这位科幻文化中最著名的太空舰长扮演者 , 身着与银幕风格完全不同的蓝色宇航服 , 感谢贝索斯打造的这项“个人游太空”业务:“全世界每个人都应该去看看 。 当蓝色从你身边飞驰而过 , 突然就穿过那些东西 , 置身于黑色之中 。 太难忘了!”太空舱返回地球时 , 乘坐者要经受6倍的重力 , 但即便像夏特纳这样耄耋老人经过训练后也可以完成飞行任务 , “砰!那种感觉 , 跟模拟器还真不一样” 。
最经典的科幻形象之一
听闻“柯克船长”要飞向太空 , 全世界的星际迷不约而同地在网上围观 , 用“生生不息 , 繁荣昌盛”“危险 , 是我们的工作 , 也是这艘星际飞船的全部所在”等剧中金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 与“进取”号舰长分享这份喜悦和感慨 。
作为史上最著名的科幻系列影视剧之一 , 《星际迷航》已诞生超过半个多世纪 , 创下诸多纪录 。 从1966年推出第一部剧集《星际迷航:原初》开始 , 这个虚构的23世纪故事共推出6部系列剧、1部动画剧以及13部电影 。 联盟飞船“进取”号上 , 有勇敢坚韧的柯克船长、睿智理性的斯波克和忠诚团结的不同族裔船员 , 如今依然是最经典的科幻形象之一 。
对许多西方观众来说 , “两星”是启蒙他们科幻世界和科学思维的“圣经” 。 相较于《星球大战》架空的软科幻世界观和东方武士文化 , 《星际迷航》更接近于正统的“硬核科幻”诉求 , 引导年轻观众从事科学研究和宇航事业 , 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等角色都是《星际迷航》的忠实粉丝 , 对剧中人物、手势等如数家珍 。
“人类想象力的见证”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 , 能看到柯克船长飞上太空 , 真是非常重要的时刻 , ”负责此次发射的指挥官杰琪·柯蒂斯表示 , 自己就是因为喜爱《星际迷航》而选择太空工作 。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也祝贺称:“你们 , 永远是我们的朋友 。 ”贝索斯也是《星际迷航》的粉丝和夏特纳的“迷弟” , 他还特意把童年时仿制的“未来通讯器”交给夏特纳 。
如今 , 维珍航空的理查德·布兰森 , SpaceX公司的埃隆·马斯克也在运营商业航天企业 。 俄罗斯上周还把一名导演和演员送到了国际空间站 , 要在真实的太空里完成电影拍摄……太空科学逐渐“娱乐化” , 与科幻文学和影视加速融合 。
科幻作品史上 , 以《星际迷航》为代表的“硬科幻”比《星球大战》等软科幻更受资深科幻迷青睐 , 也更容易与现实中的科技发展产生互动 。 当年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潜水艇和气球旅行都在后世得以实现 , 克隆技术、人工智能如今也从银幕走进现实里 , 虽然人类暂时还达不到“超光速曲率飞行” , 但对太空的探索已经又迈出一大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