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 , 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力量 。 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有这样一支“柔芯”科技创新团队 , 面对新时代、新需求 , 他们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 , 依托专业优势 , 紧紧围绕交通、服务交通 , 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这个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有点儿牛”】“我们在2020年暑假实习期间发现 , 桥梁连接段的开孔板处经常会发生开裂 , 后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修养护 , 这是个例还是通病呢?这引起了我们团队的关注 。 之后 , 我们上网调查了近5年的桥梁开裂情况 , 发现大部分是应力集中导致的 , 而现有的抗裂技术均无法缓解这种应力集中现象 , 解决应力集中问题刻不容缓 。 为此 , 我们联系了学院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 , 探讨了缓解抗裂性能项目研究的可行性 。 依托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学校协同创新科研平台 , 经过数月的研究 , 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 并且开发出了‘柔芯’这款柔性产品 , 可大幅度提升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柔芯”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吴正举自豪地说 。
据悉 , 运用“柔芯”产品 , 可以预警、监控和缓解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开展 , 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现象 。 截至目前 , “柔芯”团队已申请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 ,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 , 取得了抗裂领域技术的新突破 。 “从去年7月至今 , 学生们付出了大量的课外时间 , 深入研究桥梁‘柔芯’技术 ,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创新 , 将橡胶圈、压电薄膜、应变片、传感器、信号转接发射器、电能储存器以及信号接收器等组合生产‘柔芯’ , 为桥梁施工抗裂提供了有力支撑 。 该技术不仅应用在文泰高速公路的多座桥梁上 , 还推广应用到中国援建喀麦隆、柬埔寨等国的公路桥梁上 。 ”吴颖峰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
科研工作可以帮助学生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 在科研实践中体会到课堂理论的作用、享受科研创新的乐趣、激发求知欲和强烈的创新激情、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 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案例 。 学校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 并且安排创新创业导师进行专项的指导培训 。 ”杭振园老师介绍道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 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具有引领作用 。 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 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 ,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 , 才能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
“交通强国 , 路桥在搏 , 国桥领军 , 痊损靠‘芯’ 。 ”目前 , “柔芯”技术已获得交通建设行业认可 , 交通建设企业合作意向强烈 , “柔芯”团队已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 。 团队的主要成员陈鹭鹭自信地说:“团队将立足浙江 , 辐射全国 ,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开拓海外市场 , 走向全球 , 致力于成为全球桥梁施工抗裂技术的引领者 。 ”
(严洪广 吴颖峰 杭振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