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重返太空:女性能顶的,可能不止半边天( 二 )


这些女性中最年轻的一位叫沃利·冯克 。 她此后四次申请NASA宇航员都被拒绝 。 今年 , 82岁高龄的她受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邀请 , 乘坐“蓝色起源”亚轨道飞船进入“太空”(其实距离标志太空的卡门线还差一点点) , 才算了却心愿 , 令人唏嘘 。
王亚平重返太空:女性能顶的,可能不止半边天
文章图片

82岁的沃利·冯克 , 图片来源:蓝色起源
中国是主要航天大国中兑现性别平等的优等生 。 我们不仅考虑了政治上的平等因素 , 也从科学角度肯定了女航天员的价值 , 即她们的性格优势对长期飞行的正面作用 。
中国首个空间站原型天宫一号的两次飞行均有女航天员参与 。 现在 , 王亚平又参与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六个月的长期驻留飞行 。 相比之下 , 国外所有空间站的首飞和首次长期驻留飞行都没有女性参与 。
经过多年不懈的平权努力 , 性别歧视问题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较大改善 。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商业航天的发展 , 女性参加太空飞行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 1986年 , 克里斯塔·麦考利夫成为第一位平民宇航员(但不幸在挑战者事故中遇难) 。 1998年 , 艾琳·柯林斯成为首位航天飞机女机长 。 2006年 , 阿努什·安萨莉成为首位女性太空游客 。 2021年 , 海莉·阿西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残疾人 , 尤利娅?佩列西利德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拍摄电影的演员 。
王亚平重返太空:女性能顶的,可能不止半边天
文章图片

海莉·阿西诺在太空 , 图片来源:Space X
截至目前(2021年10月15日) , 已经有来自9个国家(苏/俄、美、英、日、法、加、韩、中、意)的68位女性(149人次)进入过太空(亚轨道未计) 。 有四名女性在飞行事故中不幸遇难(挑战者号、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各两名) , 为人类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
现在 , 科学界的普遍认识是 , 两性在太空中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并无明显差异 。 这是有大量飞行数据支持的科学结论 。 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也遵循了基本一致的标准 。 女性能顶半边天 , 这已经成为共识 。
但同时 , 我们也必须承认两性确实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只有女性参与太空飞行 , 科学家才有机会去研究这种差异 。 这是女性参与太空飞行的一个重要理由 。 对于人类大规模进入太空、甚至未来的火星移民都具有重大意义 。
当然 , 针对女性的航天医学研究眼下仍然很初步 , 还需要更多的女性飞行来支持这项研究 。 不过 , 有一件事情已经很清楚 , 那就是太空飞行对女性的周期性生理现象并无显著影响 , 过去人们对失重会阻碍血液流动的担忧是多余的 。 通过适当的措施 , 它不会对女性在太空工作生活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 此外 , 多名女宇航员在飞行归来后都生下了健康的孩子 , 证明太空飞行不会影响生育 。 这些都为女性更多地参与太空飞行扫除了重大障碍 。
王亚平重返太空:女性能顶的,可能不止半边天
文章图片

王亚平的太空课堂
除了支持医学研究 , 女性参与太空飞行还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女性的很多生理心理特征能在太空中发挥优势 , 和男性航天员形成互补作用 。 比如女性的细心、对团队情绪和心理变化的敏感度 , 紧急情况时更持久的耐力等等 。
·女性的亲和力和两性互相欣赏及互补 , 能提高工作效率 , 改善人际关系 。 俗话说 , 男女搭配 , 干活不累 。 在狭窄空间中长期生活 , 心理稳定非常重要 , 女性的参与能起到重要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