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重返太空:女性能顶的,可能不止半边天( 三 )


·女性太空飞行有更高的公众关注度 。 这对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吸引年轻一代投身航天事业、激励女性进入科技行业 , 都会产生正面的社会效应 。
如果我们看得更远 , 着眼于让人类成为多星球文明 , 就必须考虑长达数年的行星际旅行 。 这时候 , 女性毫无疑问更是不可或缺的 。 2019年7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提出了很有意思的观点 , 该作者认为在人类向其他星球扩展时 , 女性比男性更有优势 , 未来火星移民的飞船甚至可能是全女性的 。 他的依据是:
·女性体型更小 。 不仅自身重量少 , 消耗也更少 , 排放的废弃物也少 。 研究表明 , 女性平均每日所需卡路里比男性少15-25% , 而同样活动消耗的卡路里有时只需要男性的一半 。 对于火星移民这样的长途旅程来说 , 全女性机组的飞船可以少带可观的氧气、水、食物、衣物等各种资源 , 而用于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能量消耗也更少 。
·女性受太空环境影响更少 。 太空辐射和失重环境会对人体造成各种损害 , 对此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对策 。 但近年的研究发现 , 最严重的问题可能是长期太空飞行对男性造成的视力损害 。 然而很幸运的是 , 女性受此影响不大 , 于是具备了相比男性的优势 。
·女性天生具备适合长期太空飞行的性格特征 。 科学家对地球上长时间任务(如沙漠、极地等探险)成败的研究显示 , 男性通常在短期、目标导向的场合中胜出 , 而女性则在长期的居住环境中的表现更佳 。 这是因为居住环境更需要人际交流 , 女性的人际沟通能力一般而言强于男性 , 所以后者更适合长期太空飞行 。
·人类繁衍的效率 。 如果人类要到另一颗星球上繁衍生息 , 但这艘飞船只有六个座位 , 是发射三男三女 , 还是六女加上一些人类活性基因物质更好?从效率来说 , 后者是前者的一倍 。 明显后者更好 。 这当然只是一个假设性问题 , 离开现实尚远 。 但人类要向地球外发展 , 可能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
毫无疑问 , 在未来的太空中 , 女性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 她们所能顶的 , 真有可能不止半边天 。 今天王亚平的飞行只是中国女性走向星辰大海的开端 。 未来第一个全女性机组、第一位登上月球和火星的女性会是中国人吗?值得期待 。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深度财经
【王亚平重返太空:女性能顶的,可能不止半边天】讲述财经数据背后的有趣故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