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素质将经受更大挑战
黄伟芬介绍 ,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 , 需同时管理天和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形成的组合体 , 将按照计划参加天舟二号舱段转位试验 , 进行手控遥操作对接试验、再生生保在轨维修及验证试验 。 此外 , 航天员还要完成大量的飞行任务在轨数据收集与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航天医学实验、空间应用系统实验、科普教育活动等 , 完成空间站站务管理、物资盘点、日常维护等工作 , 执行2至3次出舱活动任务 。 “各项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 ”
在轨飞行6个月 , 航天员身心素质将经受更大挑战 。 黄伟芬坦言 , 飞行时间延长、特殊环境、任务量增加等因素相互作用 , 航天员身心健康受到的负面影响累积 , 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骼等系统失重生理效应更加凸显 , 出现睡眠障碍等不适问题和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增加 。 同时 , 由于航天员长时间工作生活在狭小、密闭、隔离、振动、噪声等多种复杂、特殊因素交织的环境中 , 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反应 。
个性化保障支持长期飞行
针对6个月长期飞行挑战要求 , 航天员系统在选拔训练和健康、工作、生活等驻留保障技术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 航天员各项保障技术既要应对6个月失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更要适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航天员个体 , 因此保障方案既有刚性约束 , 也有弹性范围 。
黄伟芬介绍 ,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 , 神舟十三号任务中着力强化了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的定期全面评估 ,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 , 对标方案预案 , 及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的类型、项目、强度和时间 , 适当调整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及功能食品类型 , 适时调整航天员心理支持内容、模式和时机 , 加大支持力度 , 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执行长期飞行任务 。
在工作方面 , 进一步强化规范工作节奏和工作制度 , 包括每周值班制度、周六站务及物资管理日制度、周日休整日制度、每月天地沟通交流制度等 。
神舟十二号飞行中 , 两次出舱备受关注 。 黄伟芬说 , 神舟十三号任务新增了出舱预案、出舱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 对神舟十三号乘组进行了专项培训 , 确保神舟十三号乘组全面掌握执行任务的各项技能 。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过年
今年6月至9月 ,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度过了3个月的时光 。 他们的经验对于神舟十三号乘组来说弥足珍贵 。 黄伟芬表示 , 航天员系统高度重视经验传递 , 确保乘组全面交接到位 , 一个多月前 , 神舟十三号乘组与神舟十二号乘组进行了天地通话 , 了解撤离前物资状态、在轨工作与生活注意事项 。 返回前 , 神舟十二号乘组还对整站物资、产品状态进行了全面巡视拍摄 , 他们在空间站边拍摄边讲解 , 工作人员把视频提供给了地面航天员进行学习 。
“交流是全方位的 , 比如站务的管理、个人卫生清洁、食品加热及物资统计、整理等 。 ”黄伟芬说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最关注的还是设备的运行、物资存放的位置等 , 最关心他们未来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 至于在轨的工作生活环境、温度、湿度等 , 天和核心舱已经在太空运行约半年 , 航天员对舱内的状态很了解 , 关注并不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