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火箭不仅有“备份”,还有“同胞兄弟”( 二 )


他们拿到了火箭关键分离动作
所有飞行视频
以后再也不用仅通过不够直观的数据
分析火箭的飞行状态了
世间没有一夜成就的神话
所有成功都是过往的努力在生根发芽
艰苦研制的日子里
既要优化升级已有遥测系统
又要开发图像测量系统
遥测系统研制团队咬牙坚持
跨过了一座座看似不可逾越之峰
但首轮测算方案出来后
他们还是承受了沉重的打击
待传图像所需流量
比火箭可传输总量还大
根本无法实现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火箭不仅有“备份”,还有“同胞兄弟”
文章图片

在这样的结果面前
长二F火箭遥测系统
主任设计师林涓沉默了
但她们没有时间沮丧
一个方案有欠缺就再设计
一条路走不通就再找
带上不服输的韧劲
研制团队又出发了:
分析关键环节、梳理关键节点
串联传输方案……
科研探索最考验人的
不是雄心壮志的燃起
而是将这份豪情隐忍成清亮的星光
照耀或枯燥或寂寞的长夜
两年后
箭载图像测量在载人火箭上首飞成功
所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难以承受的”26秒被攻克
在《太空一日》一文中
杨利伟回忆了“难以承受的”26秒:
“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
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让杨利伟“难以承受”的源头是共振
这曾是一个世界级的航天发射难题
不仅我国研制的火箭有这个问题
国外的火箭也有
早在20世纪60年代
美国大力神火箭在发射过程中
就曾经出现过持续30秒的振动
法国的火箭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卫星寿命受到了影响
如何让中国航天员
不再承受这样的痛苦
和消除火箭飞行失败的隐患
火箭院人决心解决这一世界难题
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分析、计算等
试验人员最终得出结论:
问题出在火箭产生了POGO振动
找到问题根源之后
火箭院研制团队进行了改进
“神舟六号”发射时
振动量级和振动时间都减小了
航天员的反映是振动轻多了
“轻多了”意味着研究方向是对的
可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研制团队继续优化设计
“神舟七号” 发射后
航天员聂海胜的反馈是:
“我们乘坐的火箭非常舒适
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短短的一句话
意味着共振难题已被攻克
火箭发射前也要“瞄准”
火箭精准入轨
发射前瞄准至关重要
瞄准是为了让火箭
找准定位、瞄准射向
瞄准人员就像火箭的军训“教官”
一遍遍修正瞄准参数
只为火箭以最好状态将飞船送入太空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火箭不仅有“备份”,还有“同胞兄弟”
文章图片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塔架旁
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小房子
距离发射塔架约150米
正是火箭的瞄准间
都说火箭发射
“失之毫厘 , 谬以千里”
这里就是火箭校毫厘之微
蓄千里之力的地方
火箭瞄准分为粗瞄和精瞄
几乎贯穿火箭在发射区的全流程
转场后 , 火箭的瞄准通常称为粗瞄
进入发射日直至发射
火箭的瞄准通常称为精瞄
首次“粗瞄”在火箭之后
此时火箭扛着数吨重的载荷
走了近1.5公里的路
刚刚在发射塔架旁站稳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