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瞄的首要任务
就是为火箭正身姿、找定位
全系统发射演练、紧急关机总检查……
每个关键环节之后
火箭都要瞄准
负责瞄准的“教官”们
一点点修正火箭站姿偏差
直到它进入执行任务的状态
成为一名真正征战太空的“战士”
文章图片
距离发射越近
瞄准就越谨慎
从发射前6小时起
精瞄工作高密度展开
瞄准人员精力高度集中
一遍遍纠正瞄准参数
发射前5小时的瞄准参数
会成为最终的瞄准结果
与火箭弹道等数据一起
装订进火箭控制系统计算机
指导火箭执行发射任务
文章图片
虽然发射前5小时瞄准诸元已确定
但瞄准工作并未结束
瞄准人员还要继续监测瞄准参数
并与前5小时的瞄准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偏差超出规定值
必须查找原因并解决
发射前15分钟
火箭进入发射倒计时
发射区大部分队员已经撤离
此时火箭状态已趋于稳定
瞄准人员终于放下心来
成为最后一批撤离的人
这时候往往也是“教官”
心情最复杂的时候
坐在撤离的车上
常忍不住一遍遍回头
望望那枚早已站直站稳的火箭
火箭有“备份” , 还有“同胞兄弟”
执行本次任务前
长二F遥十三火箭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
首枚集应急救援和发射任务
于一身的火箭
刚刚结束了长达90天的
应急值班“站岗”
实际上
从“起立就位”算起
再加上发射准备时间的话
这枚火箭足足“站”了5个多月
站立时长创中国火箭之最
文章图片
自遥十二、遥十三火箭起
长二F火箭采取
“发射1发、备份1发”
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
进入值班状态的火箭
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
最快8.5天内就能实施应急救援发射
随着遥十三火箭转入正常发射流程
遥十四火箭也“接棒”成为了
应急救援值班火箭
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
常武权介绍
未来几年
还将继续以每年2发的
高频率执行发射任务
在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运营过程中担当重任
可以说“今后一年两发会成为常态”
大家在赞叹“Y”系列的同时
也不要忘记它的“同胞兄弟”
长二F火箭“T”系列
两兄弟有啥区别?
“T”系列承担目标飞行器
或空间试验室发射重任
“Y”系列将神舟载人飞船
发射使命扛在肩头
文章图片
“同胞兄弟”共同点很多
关系也很密切
但再相像的兄弟也各有特征
这对兄弟也一样
两兄弟的特征在外貌上一眼能辨
“T” 系列是清爽的“光头”
这样的设计让火箭飞行时
空气阻力等更小
箭体结构和整流罩载荷更轻
飞行效率大幅提高
而“Y” 系列头顶尖尖的“逃逸塔”
可别小看这个“逃逸塔”
长二F火箭飞行可靠性评估值0.9894
靠逃逸系统保障的
航天员安全性评估值0.99996
这些数值不断攀升与逃逸塔息息相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