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分析表明 , 轨道舱火灾的警报只是一场虚惊 。
当“神七”代表团访问香港时 , 有一名小学生问道:“翟叔叔 , 你去太空的时候 , 怕不怕死?”翟志刚回答道:“我也怕死 , 但是人活着 , 很多时候是来不及考虑生死 , 也无法选择生死 。 当我打开轨道舱舱门的那一刻 , 我确实没有考虑过生死的问题 , 也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生死考验 。 那一刻 , 心里只有任务 。 当国家和人民把使命责任交到我们手里的时候 , 我没有理由去考虑更多个人生死问题 。 我想 , 这也是我们每一名军人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最本能的反应 。 ”当时 , 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
文章图片
如临深空——2021年8月25日翟志刚水下训练在机械臂上移动 。孔方舟摄
“重新归零 , 从头再来!”
“神七”任务结束后 , 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 获“航天功勋奖章” 。
身体会失重 , 但心灵永不失重 。 对此 , 他最先做的就是归零成绩、归零经历、归零心态 , 一切从头开始 , 继续重复着飞天和准备飞天的工作 。
有人问他:“你已经功成名就 , 又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 还用得着这么拼命吗?”他的回答铿锵有力:“党和人民给予我们崇高荣誉 , 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空 , 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国出征 , 只要党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如今 , 虽然年过半百 , 翟志刚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 。 近24年的航天生涯 , 让他深刻明白:每一次出征太空的机会有多不易 。
从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 到2008年成为我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 十年磨一剑的艰辛 , 刻骨铭心 。
期间 , 先后作为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 。
数次备份 , 数次与任务擦肩而过 。 但新的任务来临时 , 又要从零开始 , 面临新的选拔 。
接着 , 又走过漫长的13年 , 入选神舟十三号任务飞行乘组 。 期间 , 先后作为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备份航天员 。
日复一日地训练 , 一次次接受挑选 , 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路走下来?答曰:“热爱!”他认为自己就是为飞行而生 , 而飞行也带给他荣耀和自豪 , 让他能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眼前的事 , 除此无他 。
在这13年间 , 作为一名声名显赫的航天英雄一直在默默备战 ,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最难的不是训练有多难 , 工作有多难 , 学习有多难 , 最难的是如何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 , 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 。 ”翟志刚说 。
尤其在完成“神七”任务后 ,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 , 翟志刚对训练非常熟悉 , 并形成了独到深刻的见解 。 当与年轻教员的看法出现偏差时怎么办?
他下决心先舍弃自己的想法 , 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参加新任务的新航天员 , 先按照要求把训练完成 , 之后再去和教员沟通自己的想法 , 结合飞天经验 ,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 当有效沟通 , 达成一致后 , 就可以把这些经验融合到神舟十三号任务的训练中去 。
翟志刚认为这才是一名老航天员该做的 , 才能在未来的飞行任务中 , 发挥主观能动性 , 引导飞行 。
“所以说 , 这么多年以来 , 面对这些简单的 , 一遍又一遍的 , 自己已经无数次地完成过的这些训练 , 仍然要有像小学生一样的心态 , 谦虚谨慎 , 尊重、理解教员们 , 这是很重要的 。 ”翟志刚说 。
翟志刚对任务的理解和思考都非常的深入 , 他常常能做到化繁为简 , 深入浅出 。 尤其在出舱训练方面 , 教员们经常把他的操作步骤录制成视频供大家学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