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华为
采访人员|陆柯言如果从2017年韩国部署全球首张5G试商用网络开始算起 , 5G在全球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年头 。 商用之前 , 消费者和各行各业对高速率、低延时的5G网络有颇多期待 , 五年过去 , 它的发展成果是否符合预期 , 对各行各业是否真正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 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在2021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 ,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对5G现状的看法 。 他表示 , 消费者速率十倍提升已经兑现 , 行业已经有了大量的使用场景 , 但现在需要的是可持续性更高的商业模式 , 这就是5G发展的现状 。
胡厚崑提到 , 过去业界低估了5G的难度 , 现在人们低估了5G的成就 。 站在下一个五年起点 , 是时候用全新的眼光审视5G了 。
5G带来了商业回报 , 但缺乏革命性创新
不可否认的是 , 5G的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 。 个人用户最直观的感受是手机网速的升级 。 三大运营商发布的运营数据报告显示 , 今年5月 , 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均超过1亿 。 升级5G套餐 , 成为一项共识 。
超过6000万次的全球众测结果显示 , 5G下行速率较4G提升了近10倍 , 基本兑现了对体验速率提升的预期 。 基于体验速率的提升 , 5G也推动了一些新业务的出现 , 包括高清视频、VR娱乐、360度自由视角直播 。 总而言之 , 在消费领域 , 5G已经实现了延续性的创新 。
在ToB行业 , 5G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 据统计 , 目前全球已经开展了10000多个5GtoB项目 , 在制造、采矿、港口等传统行业 , 诸多已经开始推广复制 。
尤其是对运营商而言 , 5G直接为之带来了可观的商业回报 。
“只要5G用户渗透率足够高 , 一定会在商业回报上有所体现 。 而一旦超过20%的临界点 , 5G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 目前 , 中国、韩国、科威特等国家的5G用户渗透率已跨越20%的临界点 , 运营商已经进入用户增长、商业回报、网络建设的螺旋式格局” , 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说 。
但同时 , 5G目前取得的成绩大多是在4G的延长线上创新 , 缺乏革命的创新 。 一方面 , 由于网络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没有达到预期 , XR、全息、车联网这些寄予厚望的业务暂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
另一方面 , 5G虽然进入了各行各业 , 但在单一行业的应用深度仍存在不足 。 原因是 , 每个行业项目的差异性太大 , 产品标准化尚未完善 , 也缺乏对应的行业规划和标准 , 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要想让5G更深入行业应用 , 不仅要完善5G的覆盖和网络能力 , 更需要推动其与AI、大数据、云等技术的融合 。 相比起AI和云在toB行业的广泛应用 , 5G目前仅仅是可选择的连接方式之一 , 如何将5G的传输能力发挥到最大 , 是技术提供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
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 业内过去的确低估了5G的建设难度 。 其中一个原因是 , toC只有终端用户、运营商和设备商三方 , 但是在toB模式下 , 参与者变得更加复杂 , 从运营商、设备商、集成商到用户 , 从原来的三方关系变成四方甚至五方关系 , 大规模商用变得更具挑战 。
而与3G、4G相比 , 5G频段高 , 相同覆盖下比4G基站数多 , 高频信号抗干扰能力弱 , 增加了建设和运维难度 。 总而言之 , 运营商需要认识到 , 5G网络的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长期工程 , 应对其给予足够的耐心 。
5G软能力被低估 , 要为XR爆发作准备
尽管5G的在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 , 但多年的5G建设也为未来的大规模覆盖打下了根基 。 胡厚崑提出 , 5G toB已经构建了大量软能力 , 比如自动驾驶网络 , 运营商定位及能力建设、企业通讯标准化推进等能力 , 这一成就构成未来长期竞争的关键优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