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成立 助力长三角构建世界级新型产业集群( 二 )


“我国科技创新不仅要解决‘卡脖子’问题 , 更重要解决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 国际制高点的问题 。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表示 。
在他看来 , 目前尚存在不少挑战 , 比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基础研究能力薄弱 , 原创创新能力不足 , 核心技术、工业“四基”和关键装备受制于人;智能技术产业化发展成熟度不高、传统产业智能化基础薄弱、产业智能化发展不均衡等挑战严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尚未形成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 , 有效整合各类创新力量的创新平台体系 。
钱锋表示 , 未来我国应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 , 汇聚长三角科技创新力量打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顶尖科研创新平台 。 同时 ,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核心前沿产业 , 以国家战略为引领 , 掌握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等 。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透露 , 上海正按照科创中心规划要求 , 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技术知识建设 , 建立市场为导向 ,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培育并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 助推关键领域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 。
“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 , 迫切需要上海科创科技产业发展中心这样一批科创服务平台 , 共同为科创要素极具 , 科创生态打造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培育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先导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刘平说 , “下一步将打造长三角科创生态协同高地 , 凝聚一批国内外科创领域的产业机构、专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 , 为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 , 高端产业增长级 , 科创生态共同体提供智慧方案和机制创新供给 。 ”
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规模2025年或超140亿元
在此次论坛上 , 德勤中国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以及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撰写的《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 全面梳理和研判"制造业+人工智能"发展态势 。
德勤管理咨询华东区领导合伙人向伟表示 , 受政策支持、数据环境、算力提升、算法模型优化、商业化应用潜力五大利好因素驱动 , 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广阔 , 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长率 , 并在2025年超过140亿元人民币 。
报告认为 , 人工智能目前在制造业主要应用于解决可见问题(如缺陷检测) 。 未来需要通过发现和预测生产系统中的不可见问题(如工艺优化) , 实现制造系统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竞争力的突破 。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成立 助力长三角构建世界级新型产业集群】“从人工智能的区域分布来看 , 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是聚集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 在政策、投融资、算力和人才维度处于第一梯队 。 ”向伟说 。
以上海为例 , 截至2020年 , 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49家 , 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 。 去年 , 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达到2246亿元 , 同比增长20%以上 。 目前 , 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33.7%的人才 。
向伟表示 , 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的挑战主要是芯片技术有待突破、工业数据应用分析能力不足、项目无法直击业务痛点、复制性较差 , 以及制造企业理念和人才掣肘 , “建议议政府与全社会协力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技术标准及关键性技术、技术产业融合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