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 在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上 ,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正式成立 。 这一由上海经信委主管 , 临港科技城和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以及行业内人士共同发起的平台 , 将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 , 搭建产业创新赋能链 , 助力推动长三角科创核心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黄岩表示 ,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 正在形成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高地 , 区域内创新要素共享、分工协作、跨界融合趋势显现 , 科创发展迎来新机遇期 。
“未来 ,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将引智、引资、引入多元科创要素聚集 , 推进伙伴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创新联动 ,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 搭建‘产学研政金’五位一体式的协作网络 , 为长三角科创生态建设 , 探索出一个新的协作模式、培育出一个科创生态圈 。 ”黄岩说 。
三个趋势正促使科创生态进化迭代
在科创投资、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关键层面 , 三个趋势正促使科创生态进化迭代 。 黄岩分析 , 一是科创理念的变化 , 正从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转变 , 以“科创板”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企业异军突起 , “硬科技”成色十足;二是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中诉求正在发生变化 , 要求“陪跑”科创企业成长的资本、政府、服务机构能力亟待提升 , 不仅仅单一对科创企业以资金支持 , 还需要从政府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投融资等全方位提供贴身式服务;三是资本的偏好性在发生变化 , 引导社会资本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 服务科创企业 , 从过去追求互联网“流量”明星企业、房地产投资等领域 , 逐渐向“硬科技”、关键核心技术企业转变 , 资本的长期价值发现、价值创造要求也越来越高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成立 , 希望在科创生态打造、新型科创赋能模式探索、长三角科创要素流动等方面 , 发挥积极作用 。
黄岩表示 , 成立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 , 希望通过打造三个平台 , 建立一个创新、协同、赋能的载体 。 这三个平台分别是科技企业赋能平台、区域互联互通的平台和科创生态开放平台 。
“国创中心立足上海、对接长三角 , 面向具有科创活力的政府、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部门 , 建立政府与科创企业常态化的交流机制 , 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 形成一个政企互动、产业落地、招商、科创产业集群的平台 。 ”黄岩透露 , “上海国创中心自筹备以来 , 已与长三角多个地方政府和组织谋划合作 , 为上海静安区、临港新片区 , 江苏苏州相城区、太仓市 , 浙江嘉善市等政府及园区 , 对接产业资源、引入科创企业落户 , 帮助基金注册落地等 。 ”
建议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创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表示 , 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 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 “只有在全球创新网络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主导作用 , 国家科技大国的地位才能奠定 。 ”
刘建兴建议 , 我国要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的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 发挥科学基金的独特作用 , 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基金 , 支持在我国在设立国际科学组织 , 外籍科学家在我国任职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