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6日电 题:再搭神舟巡天路 “天链”卫星助力“神十三”发射与交会对接
作者 张梦梅 王然 马帅莎
10月16日零时刚过 , 万千民众早已进入梦乡 , 北京航天城内一片寂静 。 秋风萧瑟的冷夜里 ,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任务大厅的灯光显得温暖而明亮 , 中心科技人员在岗位间穿梭来往 , 紧张有序地检查着各项设备的状态 。 不久后 , 他们又会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搭载着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 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坐在总体岗位上的中心工程师郑勇辉表示 , 作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的重要测控手段 , 中继卫星系统已经持续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提供了数千圈次的数据服务 , 圆满保障了交会对接、天地通话、出舱活动等各类关键事件的顺利实施 。
此次任务将继续调用天链二号01星 , 天链一号03、04星为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提供24小时不间断测控服务 。
可靠稳定的“信息天路”的背后 , 是中心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奋斗 。 “紧张有序的工作节奏 , 就是空间站任务的常态 。 ”地面站岗位的工程师张永秀指着厚厚的一沓材料介绍说 , 每次任务实施前 , 中心都会组织多次全系统全流程综合演练 , 涵盖流程、应急、协调、指挥等多个方面 , 每次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 这次 , 他们更是针对各类紧急状况 , 拟制了详实全面的方案预案手册 。
“各号注意 , 15分钟准备!”清晰的口令从指挥调度岗位上传来 。
进入最后的状态检查阶段 , 大家的表情严肃认真 。 “此次任务前 , 除了对技术状态变化点、配置更动项进行了检查确认 , 我们还对问题归零落实情况、地面终端站专项维护、计算机通信系统换季维护等情况 , 进行了举一反三式的状态复核 , 一切都以最佳的状态在任务中呈现 。 ”中心指挥调度马超如是说 。
距离发射时间越来越近 , 大厅里调度口令越来越密集 , “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倒数声阵阵传来 , 大厅内紧张的氛围愈加浓厚 , 屏幕里的火箭在夜色下严阵以待 , 更显巍峨 。
【再搭神舟巡天路 “天链”卫星助力“神十三”发射与交会对接】0时23分 , 随着一声“点火”口令的下达 , 撼天动地的巨大轰鸣声响彻戈壁 , 耀眼的火焰划破深夜的宁静 , 长征二号遥十三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 , 在茫茫的夜空中留下一道耀眼的光芒 。
“天链一号04星捕获飞船!前、返向链路已建立!”船箭分离后不久 , 天链一号04星随即捕获到了神舟十三号 。
“由于此次航天员在轨‘出差’长达6个月 , 在其他任务并行的情况下 , 对中继卫星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 但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够交上满意答卷 。 ”卫星总体岗位上 , 工程师赵斌镇定自若 。
“天链一号04星跟踪正常 , 前、返向数据收发正常!”不一会儿 , 神舟十三号顺利入轨 , 进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 。
“得益于中继卫星系统覆盖范围广的优势 , 我们能在持续跟踪空间站组合体的同时 , 也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行测控 。 ”郑勇辉指向大厅屏幕 , 只见一边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实时动态 , 另一边是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组合体的舱内画面 , 最中间的仿真图像则显示 , 航天员们离他们的“太空之家”越来越近了 。
“飞船转径向19米接近 。 ”
“飞船进入保持点 。 ”
6点56分 , 由“天链”卫星传回的天和核心舱舱外相机画面清晰地显示 , 神舟十三号的目标靶向正一点点地精准靠近 。 “对接锁紧完成!”现场传来指挥调度声 。 热烈的掌声在大厅内轰鸣响起 , 中继卫星系统再次成功保障神舟飞船的自主交会对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