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王朝夏朝真的存在吗?( 三 )

结语——从文化记忆与认同谈“夏朝”的存在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 , 我本人是偏向于相信的 , 这里我想说明一点原因以供大家参考 。 我们翻阅先秦古籍可以发现古人在谈及身份认同时会称自己为“夏”、“诸夏” , “诸夏亲昵 , 不可弃也”(《左传》) , “夷狄之有君 , 不如诸夏之亡也 。 ”(《论语》)纵观中国历史 , 能够将自己的名号烙印在民族身份中的朝代屈指可数 , 最著名的当属“汉”其名号成为一个族群共同的标识 , 尽管秦是中国第一个帝制王朝但存在时间太短而且留下的文化记忆不算良好 , 而其后的汉代因享国长久积累了深厚的底蕴等原因成为人们文化记忆中的第一个一统的帝制王朝 。 同样的让我们想象一下自己生活在东周时代 , 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不是前代的“殷商” , 不是天命所在的“周” , 而是一个“存在”于一千年前的朝代“夏” 。 这说明“夏”这个朝代其影响力及在我们(先秦时代的人)历史记忆中的地位与汉代的影响力及其在两汉以后的人们的历史记忆中的地位可以相提并论甚至更高 。 其次在先秦时代 , 人们在身份认同中使用的“夷夏”不是基于种族和地域划分的 , 而是基于文化认同而划分的 , 这说明当时人们对于从“夏代”所奠基的礼治文化(前文说到“二里头国家”非常重视礼的秩序 , 且可证实“二里头国家”是一个具有强大文化影响力的国家)的认同并选择用“夏”的名号来彰显自己与那些文化相异不守“礼”(“夷狄”也是有“礼治”的 , 这里指的是“诸夏”的“礼”)的族群的区别 。 从文化记忆与认同角度看“夏朝”应当是存在的 , 但是这样还是不能直接有力地证明“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 也许我们还需要考古学家的继续努力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