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了,鱼的活性就会越来越低,出去钓鱼就经常会碰到“轻口问题”,或者干脆连口都见不到。钓不着鱼,钓友们肯定会疑神疑鬼,是不是漂没调好、是不是线组太粗了、是不是饵料搭配有问题等等。可是你发现自己折腾了大半天,鱼口好像还是没有得到改善,该没口没口,该空军还是空军。这是什么原因?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你做的调整并不对路而已。举个例子,你怀疑线组太粗、饵料搭配有问题导致不上鱼,于是不断地换细线小钩、换饵料,但实际原因是窝子里根本没鱼。没鱼该怎么办?没鱼应该换钓位、想办法诱鱼才对!

文章插图
天气冷,野钓鲫鱼应该用多粗的线
当天气非常冷的时候,其他的鱼开口就不是很好了,大部分地区可能会以垂钓鲫鱼为主,那么专攻鲫鱼的话线组是不需要太粗的。我钓鲫鱼,一年四季最常用的搭配就是1.0+0.6,配合三号或四号袖钩。这不是标准,也不是唯一的搭配,只是我个人的习惯,出去钓鱼的基础配发。如果经常天气热、经常有大鱼进窝,那肯定要更粗,反之如果资源差到连小鲫鱼都难钓,那就更细些。冬天水温低,鱼活性差,所以线肯定要更细些,但就目前而言还不用,我们这边白天的温度最近是10~20度之间,这个温度还是比较适宜的,1.2+0.8也没问题,当然我指的是只钓鲫鱼。

文章插图
出现什么样的鱼情才需要换线组
文章开头说了,有时候钓不着鱼不是线或饵的问题,所以你乱调整是没有用的,很多人正是因为乱调整而见不到效果,久而久之他就会得出“水里有鱼挂什么都吃,水里没鱼怎么做都没用”的结论,其实不是怎么做都没用,而是你每次尽做些无用功。如果钓很久一口都没见到,浮漂一动不动、窝子里没泡泡,特别是水面平风浪静的(风平浪静反而不太好钓鱼,经常发生不开口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应该想到是窝子里鱼少或没鱼,要么换位、要么考虑该如何诱鱼!只有当你感觉窝子里有鱼,但浮漂信号不太好,不出顿口,或者只是阴上阴下的时候,才有可能是线组粗了、漂没调好等等。当然了,前提是你用的线组不要粗的离谱,有些人一下竿就用3+2,甚至大力马去钓小鲫鱼,那么鱼活性要是不高,浮漂也是少有信号的,会让人误以为窝子里没鱼!

文章插图
为什么有些人用粗线也能钓到?
这是很多人拒绝用细线的理由,他会说:我见到xxx就是用很粗的线,照样钓得到鱼,而且钓得还不少!这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他窝子里鱼比较多,鱼一旦多了,觅食的积极性就会变高,哪怕是寒冷的冬天也是这样。就算他线很粗,浮漂很钝,鱼吃了饵甚至都不出信号,他提竿可能钩上还挂着鱼,这是明显吃死口了,窝子里鱼越多吃死口的可能性肯定更高。还有一种就是饵料种类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你是用虫饵,就是蚯蚓红虫这一类,那么线粗一点的没有关系的,因为这些饵鱼比较好吞入口、而且吞了还不容易吐,也就是很容易形成死口。但商品饵就不一样,商品饵有雾化,鱼经常是在边上吸雾化,就算饵料没有雾化,鱼也不会像蚯蚓红虫那样爱吃。商品饵也会有死口现象,但概率远没有虫饵高。所以说哪怕是冬天,像我们这边气温最多也是零下几度(不会超过零下十度),很多人用蚯蚓挂钩线组都还是用到2+1,鱼钩用六七号的伊豆,然后他们又是提前打隔夜窝诱鱼,第二天下杆窝子里鱼比较多。鱼多+用虫饵,线组粗点、鱼钩大点、浮漂钝点都不是问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