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有理论猜测 , 在第一个十亿年里(4.6-3.8 Ga , “Ga”代表十亿年 , 下同) , 地球与另一个原始行星相撞 , 碎片融合为月球 。 之后数亿年 , 无数彗星密集地撞上新生的地月系统 。 这些太空脏冰块为地球和月球带来了丰沛的水 。 月球引力太小 , 水分很快挥发掉 。 庞大的地球则把这些水牢牢吸附在表面 , 汇为最初的海洋 。 在第一个十亿年的最后一幕 , 在这最初的海洋里 , 最初的生命诞生了 。
紧接着是第二个十亿年(3.8-2.5 Ga) 。 地球上称为太古宙 。 经过前一个周期的混沌翻覆 , 地球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演化时期 。 以至于这十亿年被称为“平淡十亿年”(Boring billion) 。 沐浴在黯淡的原始阳光中 , 地球生命非但没有衰亡 , 反而孕育出一种足以彻底改变后世的重要机制——光合作用 。 在平淡十亿年临近结束时 , 光合微生物已经彻底涤荡了地球的“污浊之气” , 把大气层改造成了透彻的蓝天 。 这片蔚蓝的天穹一经出现 , 便再未消失在地球上空 。
第三个十亿年(2.5-1.5 Ga) , 元古宙上半场 。 微生物仍旧主宰着世界 。 但在行星分异和板块运动的合力下 , 大陆的地基——真正的“大洲”出现了 。 按嫦娥五号的最新研究结果 , 月球在此时仍有着活跃的岩浆活动 。 当时或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太阳系第三轨道上 , 地球缓缓漂浮着 。 蓝天、蓝海、荒凉的大洲 , 除了没有绿色 , 已与今日无异;圆月陪伴着它 , 银白、斑驳、却点燃着今日未见的红色光斑 。 那是汩汩流动的熔岩 。
然后第四个十亿年(1.5-0.5 Ga) , 元古宙下半场 。 中途有段时间地球被完全冻结 。 等巨型火山彻底融穿地表冰盖时 , 地球再也找不回延续了三十亿年的荒凉沉寂了——生物圈在大冰期之后获得了爆破式发展 , “微生物地球”结束了 , 宏观生物的各个门类同时登上地球舞台 , 一个热闹的时代就此开始 。
热闹的时代 , 0.5 Ga-至今 , 只有不到十亿年的短暂时光 。 对这段时期 , 一句话概括就足够了:它的开头 , 寒武纪三叶虫遨游在蔚蓝的海洋;它的另一头 , 人类已经拥有了飞船和互联网 。
只有在这样的尺度下 , 才很容易看出新的月球故事 , 陪伴着我们一起走到了生物剧变的前夜 。
虽然后来月球仍不免沦为沉寂 , 但感谢这份沉寂 , 当此岸的地球在时间舞台上翻覆剧变、沧海桑田时 , 月球为我们留存了珍贵的远古史料 。 这一眨眼就是二十亿年 。
【月球“多活”了至少十亿年】当地球进入全新世 , 月球终于再次迎来了久违的活跃 。 遥远的回忆里 , 那岩浆汩汩的“烟火气” , 让渡给了另一种全然不同的“烟火气” 。 它们叫嫦娥、叫露娜(луна)、叫阿波罗(Apollo) 。 但其实一个名字就够了 , 它叫人类 。 (果壳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