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
城市会思考 生活更美好
“长沙城市超级大脑”初步建成运行
当一座城市装上“超级大脑” , 将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是一网通办再提速、政务服务7×24小时不打烊 , 是“天网工程”覆盖城乡、智能调度精准应急 , 还是智慧交通让拥堵可视化?或许 , 它的能力远不止这些 。
2019年 , 长沙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 , “WeCity未来城市”首个项目正式落地 , 共同打造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核和大数据发展的引擎——“长沙城市超级大脑” 。 经过两年的建设 , “长沙城市超级大脑”初步建成运行 , 向全市发布智能中枢能力清单187项 , 联通全市各级政务部门信息系统356个 , 汇聚各领域数据131.7亿条 , 成为智慧城市的能力核心 , “一脑赋能数惠全城”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 为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智慧动能 。
建了一个超级数据库
正在火热鏖战中的长沙市数据比武大赛将持续至26日 , 参赛队员基于“长沙城市超级大脑”已有的能力和工具展开角逐 , 为今后长沙“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长株潭都市圈智慧城市建设赋能 。
据了解 , 建设“城市超级大脑” , 可以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也更有温度 。 它是城市运行的“神经中枢” , 就像人的大脑 , 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物联网感知设施)即可感知城市运行的状态 , 进而向手脚、五脏六腑(城市管理手段)发出指令 , 实现整个身体(整个城市)的有序运行 。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 , 数字治理需要一个人工智能中枢 , 也就是‘城市大脑’ 。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娟平介绍 , “借助这个‘大脑’ , 能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 ,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 , 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 , 从而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 。 ”
用好“数字”这一变革力量 , 长沙积极对接数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 从为新生儿申领出生医学证明到办理居住证 , 从查询社保、公积金到就医预约挂号……“我的长沙”App已成为市民乐享数字化生活的最强载体 。 长沙还不断拓宽“城市超级大脑”应用领域 , 各类应用场景和生态模式层出不穷:“天网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 , “智慧交通”初步实现拥堵指数可视化、安全提醒自动化、出行规划智能化 。
今后 , 长沙将进一步推动“城市超级大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 助推全市各领域各行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 为市民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 推动长沙数字经济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
未来生活有无限可能
打破信息资源孤岛 , 让市民享受更加便利美好的生活 , 长沙将智慧公交“打包”装进手机 , 不见面完成行政审批……一些生活场景应用从“长沙城市超级大脑”破茧而出 , 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 , “长沙城市超级大脑”数据开放平台完成了首批14类36项数据推送 , 腾讯、百度、高德三大互联网地图服务商拿到相关数据后 , 迅速开展位置信息勘误 , 下线有误位置信息40905条、新增位置信息3812条、更正位置信息19321条 , 进一步精准了地图位置信息 。 这意味着 , 市民今后查找出行、购物、娱乐的目的地将更加准确 。
比如 , 通过调取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信息、卫星定位、流量传输等数据 , 经“长沙城市超级大脑”分析整合后 , 能全面及时掌握城市交通运行态势 , 精准控制交通信号灯等设施 , 在未来可能实现每一条路都是“绿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