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接下来是安装简易散热片的情况 。 首次过热限速发生在测试开始190秒后 。 温控机制介入27秒后 , 温度得到控制并出现了持续10秒时长的满速读取过程 , 直到温度再次达到70度并限速 。 此后的测试过程可以看到 , 每次读速恢复前的温控介入时间有延长的趋势 。
文章图片
最后是安装三明治散热片的情况 , 这次测试开始441秒后温度方才上升至70度并引发限速 。 从下图可以看到 , 在大致相等的测试时长内 , 读取速度的上下波动次数明显比安装简易散热片时更多 , 说明三明治散热片的散热能力更强 , SSD获得更多恢复性能的机会 。
文章图片
上面三个测试是在满载情况下进行的 , 而SSD在作为系统盘使用的情况下 , 并不会长期满负荷工作 , 而是会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 接下来我们拆除安装在致钛PC005 Active 1TB上的散热片 , 以其出厂状态进行实际应用测试 。
结合PCMark 8存储测试的RAW Result日志同HWiNFO64全程采集的数据 , 我们整理了一下实际应用中SSD的活动状态分析 。
文章图片
上面的这张图表和smartmontools的记录都可以确认 , 在整个PCMark 8存储测试的过程中致钛PC005 Active没有发生过热和限速事件 , 这是一个好消息!接下来我们分析上面这张图表中的更多深度内容 。 首先是读写速度 ,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峰值是出现在1247秒时 , HWiNFO64记录到1101MB/s读取、1550MB/s写入 。 而在绝大多数时间内 , 读写速度都在200MB/s甚至更低的水平上 。 下图中单独把SSD活动时间拿出来看 , 100%满载的情况出现过很少的几次 , 而多数时候SSD活动时间是在60%以内 , 前面的满载测试只是人为创造了一个极端的使用条件 , 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正常使用强度 , 所以才会有频繁的过热和限速发生 。
文章图片
回到读写速度图表来看 , 整个PCMark 8存储测试其实可以分成两部分 , 第一部分(黄色框内)是预填充的准备阶段 , 耗时主要跟SSD的容量有关 。 红色框内的第二部分有3个测试循环 , 每个循环都包括了魔兽世界游戏加载、战地3游戏加载、Photoshop轻度应用、Photoshop重度应用、InDesign应用、After Effects应用、Illustrator应用、Word应用、Excel应用和PowerPoint应用过程中SSD的读写负载 。
文章图片
接下来刨除测试准备阶段的读写记录 , 只看实际性能测试部分的3个测试循环(对应上图中红框内部分) 。 在将读取和写入分开统计之后不难看出系统盘IO活动具有读多写少的特点 , 所以在满负荷压力测试中使用顺序读取而非顺序写入 , 其实也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写入速度峰值的出现位置对应的正是Adobe设计应用测试的部分 , 而游戏加载以及Office办公应用的写入强度相对则低的多 。
分析完以上内容之后 , 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次的测试结果 , 首先是对致钛PC005 Active固态硬盘的一个肯定:在写入超过300TB的数据之后 , 它的使用性能同新盘出厂态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 做到了品质如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