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节习惯 , 以前易东参加广交会或者是国外各类大型展会 , 都会随身携带一张中国地图 , 并事先在地图上用红色标记出成都的位置 , 如今办公室还保留着这样的地图 , 但却不再带去展会 。 “印象很深 , 以前参展时和国外客商沟通交流 , 他们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知之甚少 , 当然除过大熊猫 , 但我心中总是想着 , 我们还有很多特色产业 , 譬如女鞋制造 。 ”
近十年来 , 变化一直在发生 , 易东感受到了 。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已然构建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 共开通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131条 , 国际班列覆盖55个国外城市、17个国内城市 , 与全球2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 , 成都已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 。 “城市对外开放的不断跃升 , 给予了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外贸企业通道上的支撑、展示推介产品的信心和更多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 。 ”
从2019年全年出口销售额635万美元 , 到2020年出口销售额680万美元 , 再到2021年预计出口850万美元 , 皮革鞋类主要产品市场更是分布在欧洲、中南美和北美各国……真正意义上让成都造产品“走”了出去 。 易东告诉采访人员 , 公司成立之初 , 参加广交会只有一个标准摊位 , 目前公司已经拥有6个摊位 , 成为广交会VIP参展商、成都团鞋类唯一的品牌摊位 。 “感觉一年比一年好 。 展区一直在增加 , 一直在扩大 , 每年的产品越来越多 。 从我们展台走过的人都是从不同国家来的 。 你在这里 , 就会有客户过来 , 不用一个一个市场去跑 。 ”
现在易东每次和客商交流时仍然让他感触颇深 , 但不同的是 , 现在的客商提及成都给自己的感觉总像是在成都住过很久的“老朋友” , 在他们的聊天对话里 , 甚至能听到互相分享哪家火锅好吃 , 哪些企业又在成都投资种种“细节” 。 “随着成都这些年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不断提升 , 企业也获得了更多打开全球市场的机遇 , 采购商对成都的了解也势必让其为我们投来更多目光和注意 。 ”
借助开放机遇 期待通过“1+1>2”寻找合作双赢
“希望通过广交会 , 帮助我们的出口业务找回老朋友 , 也希望在国内采购商面前 , 展示我们的实力 , 育新机、开新局 。 ”在广交会现场 , 易东在交流时充满期待地表示 , 作为我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 广交会连续3届“云端”举办后 , 这次重启线下展览 , 也是广交会历史上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 。 “这种模式将成为广交会未来发展的新特点 , 有望实现多赢 , 但也是我们这样的‘老’外贸企业遇到的新挑战 , 无论是在人才培养 , 抑或是模式创新上 , 都需要时间来适应 。 ”
今年广交会 , 子午主要是采取线下参展的方式 。 “尽管受疫情影响 , 预期的客人来访数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 但公司依然按照之前的摊位数量和精装修标准来准备 , 参展产品尽量突出公司优势、区域特色 。 ”易东直言 , 外贸企业转场国内并非易事 , 无论是研发创新 , 还是营销模式创新 , 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做保障 , 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释放的红利 , 恰恰为企业增加了现金流 , “我们这次广交会最期待的就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 发挥我们在产品设计生产和货源供应上的优势 , 和在营销模式、渠道创新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进行合作 , 进而实现‘1+1>2’ 。 ”
“线下广交会 , 可以实现同一时间窗口的集中展示 。 客商不只看我们产品 , 还可以看其他同行的竞品 , 通过对比体现出我们的技术等优势;同时我们对很多客商做产品发布 , 效率就会高很多;但线上互联网工具的应用 , 则可以使得商品长时间和跨区域呈现 , 这也是广交会近年来最大的变化 。 ”易东直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