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张居正:为何重用戚继光,却不用海瑞?

首辅张居正:为何重用戚继光,却不用海瑞?

----首辅张居正:为何重用戚继光 , 却不用海瑞?//----

首辅张居正:为何重用戚继光,却不用海瑞?

----首辅张居正:为何重用戚继光 , 却不用海瑞?//----


"multi_version":false

隆庆六年(1572年) , 万历皇帝登基后 , 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 , 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 。 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 , 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 ,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财政上清仗田地 , 推行“一条鞭法” , 总括赋、役 , 皆以银缴 , \"太仓粟可支十年 , 周寺积金 , 至四百余万\" 。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 , 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 , 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 “虽万里外 , 朝下而夕奉行” , 政体为之肃然 。 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历新政 。 然而在万历新政改革下 , 大明朝一文一武的两位杰出人才海瑞和戚继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

首先来说海瑞 ,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 , 字汝贤 , 号刚峰 , 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 。 明朝著名清官 。 海瑞一生 , 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 , 初任福建南平教渝 , 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 , 推行清丈、平赋税 , 并屡平冤假错案 , 打击贪官污吏 , 深得民心 。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

他打击豪强 , 疏浚河道 , 修筑水利工程 , 力主严惩贪官污吏 , 禁止徇私受贿 , 并推行一条鞭法 , 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 , 遂有“海青天”之誉 。 这对于张居正来说应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 一个连皇帝都敢死谏之人应该是推动张居正改革的最有力的臂膀 。 可是事实上 , 张居正主持国政 , 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 。 御史到山中审察 , 海瑞杀鸡做菜招待御史 , 房屋居舍冷清简陋 , 御史叹息而去 。 张居正惧怕海瑞严峻刚直 , 中外官员多次推荐 , 最终也不任用 。

海青天:海瑞

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境遇则是另一番光景 。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 字元敬 , 号南塘 , 晚号孟诸 , 卒谥武毅 。 汉族 , 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 , 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 明朝抗倭名将 , 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

戚继光发迹于平倭战争 , 也同样是这场战争使得精明练达的张居正认识并提拔他 , 而后戚继光调入辽东 , 为蓟辽总督 , 镇关外 , 保京师 。 张居正对于戚继光的帮助不仅仅体现在赏识与提拔上 , 更多的是政策上的支持 。 戚继光从浙江调到蓟辽总兵的位子上 。 没多久就跑到内阁找张居正发牢骚 , 说蓟辽的兵没法带 。 其因是明代的兵役制 。 所有的兵都是世袭的 , 老子退下来儿子顶替 , 这叫本兵制 。

因为是世袭 , 铁饭碗 , 干好干坏一个样 。 所以本兵大都吊儿郎当 。 平时也不训练 , 打仗时就溃不成军 。 张居正深知本兵制的弊端 , 于是鼓励戚继光训练一支新军 。 所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从隆庆四年的兵部开始 , 从戚继光开始 。

当时他支持戚继光 , 从极为艰难的朝廷财政中挤出军费来 , 让戚继光从浙江招募五千人 , 训练新军 。 相对于本兵 , 这支部队叫客兵 。 也叫“浙兵” 。 就这样 , 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 , 组建并训练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 能够胜任拱卫京师的任务 , 并给疲疲沓沓的本兵起到示范作用 。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 , 就是军政首脑的关系处理 , 当时的总兵是部队一把手 , 他上面还有一个总督 。 总督既是地方行政长官 , 又领导总兵 。 过去只要总督和总兵产生矛盾 , 朝廷一定是撤换总兵 , 而不会换总督 。 张居正不一样 , 当戚继光这个总兵和总督产生矛盾以后 , 撤换的都是总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