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族偏爱个性“潮鞋”,业界呼吁刹住炒鞋乱象

  光明网采访人员 姚坤森

  “大学生炒鞋年入50万”“炒鞋赚首付”“币圈大佬卖币炒鞋”……随着二手鞋市场火热 , “炒鞋”经济风生水起 。 而在这场浩大的“炒鞋大军”中 , 更是不乏90后、00后群体 。

  《2019全球及中国球鞋二级市场现状剖析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 今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 , 其中 , 中国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超10亿美元 。 从2018年全球运动鞋品牌上市款式数量看 , 41%的款式来自Nike、22%来自Adidas、15%来自Air Jordan、5%来自Vans , 球鞋二级市场溢价前十榜单中 , 包括 AJ、Yeezy、 New Balance、Vans等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在球鞋二级市场中 , 溢价除了限量因素影响外 , 还受品牌活动、热点事件等因素影响 。 在二手鞋交易App上 , 一款名为“Air Jordan 1 Retro High Satin Black Toe”的女士红丝绸鞋 , 在4天内从发售价1299元炒至最高交易价格12000元 , 涨幅高达4至9倍 , 这意味着首发日买进的投资者在4天内至少获利4倍 。

年轻一族偏爱个性“潮鞋”,业界呼吁刹住炒鞋乱象

----年轻一族偏爱个性“潮鞋” , 业界呼吁刹住炒鞋乱象//----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炒鞋群体年轻化

  统计显示 , 2015年至2017年 , 90后消费群体在潮牌消费中占比从31%升至32% , 仍为潮牌的消费主力军;而95后消费群体则从2015年的22%提升至25% 。

  《中国奢侈品网络消费白皮书》显示 , 奢侈品网络消费者的年龄50%在25至35岁 , 其中近30%是25至30岁的年轻人群 , 有15%更年轻 。 买二手奢侈品最年轻的购买人群平均年龄也多处于25至35岁之间 , 23至38岁的消费者对奢侈品不仅有消费意愿 , 也有足够的消费能力 , 他们对奢侈品非常了解 , 对高级时装和运动服饰趋之若鹜 。

  在炒鞋圈里 , 更是广泛流传着“20岁华裔小年轻Allen Kuo , 靠炒鞋年入百万”的故事 。 采访人员梳理后发现 , 由于这位“Allen Kuo”鞋贩在Yeezy Boost 750 Light Grey官方发售前 , 通过特殊渠道拿到100双球鞋 , 因此 , 成了众多鞋贩中的胜利者 。

  在此之前Allen Kuo以售卖球袜为主 , 接触Air Jordan和Yeezy球鞋之后 , 一开始只是希望能通过倒卖来赚钱 , 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 , 他已赚取了六位数美金的收入 。 在他贩卖的潮鞋中 , 除了Yeezy Boost 750 Light Grey外 , 最多的球鞋是Yeezy Boost 350 Moonrock , 达到200双 。

  灰色产业链泛起

  登录论坛后 , 采访人员随机打开一个“炒鞋”主题帖子 , 竟然有280个跟帖回复 。 这些跟帖大多以暗语或私聊的方式回复 , 还有各种经验交流分享群的二维码展示 , 新人加人后更是表现了积极示好、主动学习的态度 。 在入门收费上 , 需要先交200元左右学费 , 一般2000到3000元就可以入场 。

  在一名网友展示的交易平台“毒”App收藏中 , 每双Air Jordan鞋都被清晰的标出了溢价指数 。 溢价最高的一双Air Jordan 1 OG Celtics鞋品达2400元 。

  此前 , 有媒体报道 , 炒鞋和炒股相似 , 鞋子作为虚拟货币 , 分为稳健鞋款和起伏较大鞋款 。 一般来说 , 炒鞋者会将资金大量投入到后者 , 前赴后继的散户们加入到这场投资游戏中 , 除了最终接盘者 , 其他人都不会遭受损失 。 为了抬高价格 , 有时会恶意刷单买进卖出制造旺盛的火爆人气假象 , 而在“冲冲日”前后会是鞋子价格大幅度溢价时期 , 由于期间交易平台会放出大量满减折扣优惠券等 , 得到内情的玩家将低价买进的鞋子标高价格卖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