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日本终于露出“真面目”( 二 )

\n

他们研发的这种重量轻、可再充电且功能强大的电池 , 如今被用于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的各个领域 。 没有他们 , 你的手机就是一个点燃的炸药包 。

\n \n

\n \n

01

\n

是的 , 又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了 。

\n \n

这已经是进入新世纪 , 日本获得的第19个诺贝尔奖了 , 相当于日本每年有一个人得诺贝尔奖 。 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 , 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

\n \n

\n

从国际比较看 , 新世纪以来 , 美国在本土受教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25人;而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则为18人 。

\n

按人均获奖比例看 , 日本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黑马” , 获奖人数堪称“井喷” 。

\n \n

\n

2000年 , 白川英树 , 化学奖 。

\n

2001年 , 野依良治 , 化学奖 。

\n

2002年 , 田中耕一 , 化学奖 。

\n

2002年 , 小柴昌俊 , 物理学奖 。

\n

2008年 , 小林城、益川敏英 , 物理学奖 。

\n

2008年 , 下村脩 , 化学奖 。

\n

2010年 , 铃木章、根岸英一 , 化学奖 。

\n

2012年 , 山中伸弥 , 生理学或医学奖

\n

2014年 , 赤崎勇、天野浩 , 物理学奖 。

\n

2015年 , 梶田隆章 , 物理学奖

\n

2015年 , 大村智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n

2016年 , 大隅良典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n

2018年 , 本庶佑 , 生理学或医学奖 。

\n

2019年 , 吉野彰 , 化学奖 。

\n

当然 , 你也可以对诺贝尔奖嗤之以鼻 。 但即使有争议 , 诺贝尔奖仍然代表着人类最高智慧 , 而这些默默无闻、一心投身于科学事业的学者 , 无论是谁 , 都值得让人尊敬 。

\n


02

\n

最近这些年来 , 我们一谈起日本 , 第一反应就是“日本消失”、“日本无欲望社会” , 他们过去的三十年 , 是“失去的三十年” 。

\n

然而 , 就是在前不久 , 日本突然对韩国出口的管制产品从3种扩大到1100多种 , 一下子让韩国无法招架 , 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

\n

\n

今天的日本 , 敢于对韩国发动封杀 , 其原因就在于全球大型半导体企业当今对日本企业材料的依赖 。 如果再深究下去 , 日本的胆气 , 又来自于对本国科技产业链的信心:原来 , 日本已经静悄悄地在高科技、细分产业占据大量核心地位 。 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 , 日本对上游材料和关键设备 , 更是形成了不少垄断 。

\n


仅仅一开始对韩国限制出口3种半导体材料:电视、手机显示屏使用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 , 就让韩国半导体产业风声鹤唳 , 摇摇欲坠了 。

\n \n

\n

今天 , 日本人再获诺贝尔奖 , 更是揭开了日本的真面目:日本并不是真的那么举步维艰 , 所谓日本经济失去的28年 , 一定意义上 , 也是他们科技创新的28年 。
今天的日本 , 在高科技领域有多厉害呢?

\n

\n

根据2015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汤森路透》发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业创新排名TOP100 ,

\n

全球创新企业TOP100 :日本40家;美国35家;法国10家;德国4家;瑞士3家!

\n

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第一名 , 2014年之后被日本超越 。 再看看技术研发方面的状况 , 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n


1.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