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翻译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古诗译文( 四 )


黄四娘家花满蹊 , 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自在娇莺恰恰啼 。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门前小径上开满了花 。 这些花 , 难道不是从他的喜悦中开出的吗?
和李白诗中的汪伦一样 , 首句也以普通人名入诗 。 黄四娘是杜甫在浣花草堂的邻居 , 不论她是谁 , 她的名字使这首诗读来很有亲和力 。 或许对于生活在现代城市的读者 , 这些文字还会唤起更多的好奇 , 比如这些花是黄四娘种的还是野生的?花满蹊的人家 , 女主人一定很美吧?
仅一个“满”字 , 并不能看见花繁 。 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 这才具体形象 , 且沉甸甸的 , 压得枝条低垂下来 。 这句的语调与黄四娘 , 都营造出一种可歌可舞的民歌气息 。
“留连戏蝶时时舞” , 此乃眼见;“自在娇莺恰恰啼” , 此乃耳闻 。 留连与自在 , 描摹的实乃诗人自己的心态 。 戏蝶、娇莺 , 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命名 , 使人更觉春光骀荡 , 年少轻狂 。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 , 子美此诗不甚佳 , 然可见其清狂野逸之态 , 因此他很爱抄这首诗 。 诗不甚佳 , 这是从诗艺上的评价 , 原因或在于诗意有失浅近 , 好诗应当词短意长回味不尽 。 然而子美寻花之态 , 东坡说实在很可爱 。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翻译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古诗译文

文章插图

清 钱维城《春花三种轴》
才为花伤 , 又为花狂
《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 , 只恐花尽老相催 。
繁枝容易纷纷落 , 嫩蕊商量细细开 。
到过黄师塔前 , 看罢黄四娘家 , 诗人从爱花转而惜花 。 春光易度 , 浮生须臾 , 当为花拼作一狂 。
“不是爱花即肯死” , “肯”就是“拼” 。 这句诗很痛快 , 用字也狠 , 听觉效果惊人 。 “不是爱花” , 呼应开始的恼花 , 声音很大 , 欲盖弥彰 , 供出了爱花的事实 。 接着不得不辩解 , “只恐花尽老相催” , 即我为花狂只是怕花谢人老啊 。
末二句寄语 , 深情款款 。 “繁枝容易纷纷落 , 嫩蕊商量细细开” , 温柔叮咛 , 出之以对句 , 惜花之心更为婉曲 。 惜花就是惜人 , 韶华易逝 , 依时而萎;嫩蕊细开 , 有待将来 。
春天 , 你走得慢一点 , 再慢一点吧 。 最后一首是对青春的表白 。 寻得繁花之后 , 又怅然若失 。 繁花落尽 , 老之将至 , 此乃必然 , 但诗并未深陷落寞 , 而于结句中留下余味 。 生命的意义在过程 , 不在结局 。 “嫩蕊商量细细开” , 就是让时间变慢 , 让过程变慢 , 从而延长生命 。
在凡事追求速度的当今 ,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慢”(快慢的慢 , 不是傲慢的慢) 。 “快”已成为一种病 , 渗透并紧绷我们的神经 。 而诗作为慢的艺术 , 不要求快 , 相反 , 诗叫我们尽可能地慢 , 叫我们感受并沉潜 , 甚至在某个刹那停下来 , 倾听花开 , 那寂静的雷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