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出自寓言故事的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的意思




书犹药也,善读医愚
阅读为匙,启智赋能
——领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出自寓言故事的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的意思

文章插图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收听“镇田领读者”栏目 。镇田领读,领读镇田 。
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一起读一本好书 。书的名字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有同学也许会问,为什么您会选中这本书来领读呢?很简单,因为我们现在正在学的《守株待兔》《陶罐与铁罐》等课文都属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蕴含了深刻哲理的精短的故事,很适合同学们阅读 。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寓言了,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了《揠苗助长》《亡羊补牢》这两篇寓言故事 。同学们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在我们中国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是来自某一个寓言故事 。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流传开来,最后就成了点缀汉语的珍宝——成语 。
【亡羊补牢出自寓言故事的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的意思】今天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面就一网收罗了众多珍宝,你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这些成语你是否熟悉: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东施效颦,井底之蛙,老马识途,惊弓之鸟……
怎么样,老师没有骗你吧?里面我们熟悉的成语可多着呢 。平时,同学们只是知道有这些成语,而今天如果你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这本书,就会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了 。
还等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书里,听老师读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等老师读完后,你再猜一猜这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步行出远门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的肚子开始“咕咕”乱叫起来 。他就来到路边一棵树旁坐下,拿出随身带着的梨和枣子吃起来 。
这时,有位老医生从他身边经过,见他一边吃梨,一边吃枣子,就走上前去对他说:“梨对人的牙齿很有好处,但吃多了却会伤脾 。”年轻人听了,便把梨收起来,吃起了枣子 。
老医生顿了顿,指着他手中的枣子又说:“枣对人的脾脏有好处,但吃多了却会伤牙齿 。”
梨不能多吃,枣也不能多吃,可自己身上只有这两种东西可以吃,这可怎么办呢?年轻人犯起了难 。
突然,他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便得意地对老医生说:“我有一个好办法:我吃梨的时候,只在嘴里嚼,不咽到肚子里去,这样就不会伤脾了;我吃枣的时候,不用牙齿咬,整个吞下去,这样就不会伤牙齿了 。”说完,就要把一个大枣放进嘴里直接吞下去 。
老医生一看,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你猜出这个成语了吗?
没错,你猜对了,这个成语就是“囫囵吞枣” 。
这个年轻人的做法一定让你感到十分可笑吧?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而不能像这个年轻人一样未经深入思考,只是简单含混地未充分理解就轻率行事 。这样的举动不仅可笑,无益于自身,甚至有时是有害的 。
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相信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对“囫囵吞枣”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生活启示 。在这本书里,类似这样的好故事不胜枚举 。它们如同散落在宫殿里的珍宝,等着同学们通过阅读将它们一一拾起 。
来吧,我们一起把这本书读起来 。你记住它的书名了吗?——《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这本书涵盖了我国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唐宋元明清诸朝的很多内容 。它用生动的故事为你阐明生活哲理,赋予你人生智慧;它用巧妙的情节设置,讽刺现实及人性弱点,劝善惩恶,给人以警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