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18个月后会是瑞幸吗?( 二 )


但与走第三空间的咖啡馆不一样 , Manner 基本上不做第三方空间 , 主要是做快咖啡生意 , 一方面 , 坪效的使用率将有所提高 , 另一方面 , 咖啡的定价 , 在普适的范围内 , 获得了用户的青睐 。
从2015年诞生至今 , Manner最吸引人的则是一直保持着快餐价 , 最便宜的咖啡10块 , 大杯多加5块 , 这种自杀式的价格 , 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刚需的用户和上班族 。
【Manner:18个月后会是瑞幸吗?】不过 , 从过去咖啡馆开店的“十店九亏一平”的模式 , Manner能够在没有大额补贴的情况下 , 依然有着能抗打出圈的精品咖啡 , 确实有其独特的生意经 。
此前就有媒体平台曝光 , 称Manner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10% 。 这也意味着 , 极简咖啡的商业模式是行得通的 , 这种单店就能盈利的模型 , 很快就在投资机构中传开 , 拿到融资后 , 很快Manner从根据地上海出发 , 全国遍地开花 。
3
下一个瑞幸?
尽管由于瑞幸财务造假 , 没能够撬动星巴克的市场地位 , 但是业内人士仍然会说 , 或许再给瑞幸一点时间 , 局势将彻底扭转 。 那么瑞幸没能完成的任务 , Manner可以吗?
说到Manner的商业模式 , 从小本生意开始 , 从街头走到全国的商圈 , 加上扩张速度看 , 确实与瑞幸有异曲同工之处 。
18个月里 , 从开店到上市再到退市 , 瑞幸咖啡营销模式确实是有些门道的 , 在这个内卷的咖啡赛道 , 谁不想摸着瑞幸这个块石头过河 , 取其精华 , 取其糟粕 , 孵化出一款更加完美的咖啡呢?
由于Manner没有披露数据 , 无法考察两家店的经营数据 , 但是可以看出的是门店 , 瑞幸在截至目前接近7000家 , 而Manner也只有200家 , 尽管年底预计会有500家 , 但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 同时 , Manner的众多门店均在上海 , 地域性的问题也无意会让Manner有所顾及 。
而且 , 瑞幸主做线上点单 , 小店外卖的逻辑Manner也没有复刻 。
或许是有瑞幸暴雷的前车之鉴 , Manner也能够明白 , 一边烧钱卖咖啡 , 一边扩张店铺 , 在短时间能够获得好的客户群体 , 但是时间长了或许滋生的泡沫也将如影随形 。
4
结尾
咖啡行业在今年能够瞬间爆发 , 其实更多的原因是资本的助跑 , 但话又说回来 , 靠着资本烧出来的赛道 , 强撑个几年问题不大 , 但是虚火退潮后 , 这些产品能否获得好的结局 , 这个大家应该清楚 。
资本关注的单店模式的盈利以及能否具备标准化生产的潜力 , 眼下的Manner确实能够让资本对其竖起大拇指 , 但是上市后是否步入瑞幸曾设下的雷区 , 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