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22日电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未成年人认识世界、学习交友、生活休闲的重要平台 。 相比图文和长视频 , 短视频因其简明、生动、直观的特征 , 为拓展青少年的眼界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和途径 。 如何让青少年在使用短视频的过程中 , 获得知识增益 , 实现健康成长 , 成为社会、家庭、学校的关切点 。
近日 , 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举办的“善用短视频 ,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研讨会上 , 与会专家认为 , 短视频平台以视觉化、场景化的视频 , 呈现了德育、美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 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向美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活空间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哲学院副院长张霄认为 , 短视频能够让青少年更好地感受到远离他们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魅力 , 在观看中认知 , 在认知中传承 。
短视频能够展示世界各地的民俗、非物质文化精粹 。 在抖音上 , 用户能看到黑陶、木雕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 。
张霄谈到 , 让青少年通过短视频来感悟非遗文化的“物、技、礼、道”提供了可能 。 “物”指材料 , “技”是技艺 , “礼”意为使用规范和礼仪 , “道”即是非遗文化的价值观 , 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大哲学院副院长张霄:借助短视频,让非遗精粹走进孩子日常生活】“在文化传承中 , 传靠承 , 承靠用 , 用靠教育去实现” , 张霄认为 , 记录文化内容的短视频 , 可以实现帮助青少年寻根的教育功能 。 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 进一步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受众 , 他们的关注和传播给老手艺焕发生机带来可能 。 (中新经纬APP)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