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值 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值



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值 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值

文章插图
导读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包括多项检测指标,不同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不同,分别反映肝细胞损伤、胆红素代谢和肝脏合成功能 。这些指标主要用于诊断和评估肝胆系统疾病,并可评估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 。本文对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概述 。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1. 血清转氨酶水平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 。生理状态下,ALT和AST通常低于40 U/L,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质内ALT和AST释放入血浆,导致血清ALT和AST升高 。
  • 各种肝脏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因此,中等程度以下(<300 U/L)的转氨酶升高无特异性 。
  • ALT急剧升高(>1000 U/L)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毒物或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缺血性肝病等 。
  • 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豆状核变性也能导致转氨酶急剧升高,但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抗体升高或铜代谢异常 。
  • 轻型肝炎发生时,AST/ALT比值下降,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时,AST/ALT比值上升 。AST/ALT比值>1.2提示预后不良 。
各种肝脏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因此,中等程度以下(<300 U/L)的转氨酶升高无特异性 。
ALT急剧升高(>1000 U/L)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毒物或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缺血性肝病等 。
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豆状核变性也能导致转氨酶急剧升高,但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抗体升高或铜代谢异常 。
轻型肝炎发生时,AST/ALT比值下降,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时,AST/ALT比值上升 。AST/ALT比值>1.2提示预后不良 。
2. 胆汁淤积检测
碱性磷酸酶(ALP):血清中ALP主要来自于肝脏、骨骼和肠道,因此常将ALP作为相关肝脏疾病的检查指标之一 。各种肝内、肝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胆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肝内胆汁淤积等,均可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
γ-谷氨酰转肽酶(GGT):GGT主要分布于肾、肝、胰腺,但血清GGT主要来自于肝脏,因此GGT升高提示肝脏疾病,尤其是胆道疾病 。胆管阻塞性疾病时,GGT明显升高;急、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时,GGT轻中度升高 。
反映胆红素代谢的指标
胆红素: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脏、脾脏中被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总胆红素(TB)包括间接胆红素(IB)和直接胆红素(DB)两种形式 。血清胆红素测定有助于检出肉眼尚不能观察到的黄疸,常反映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 。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白蛋白:白蛋白在肝脏中合成,白蛋白的高低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和储备功能,也是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当肝脏合成功能降低时,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急、慢性肝衰竭 。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肝脏合成功能的另一指标,该指标检测血液凝固时间,血液凝固需要凝血因子参与,大部分凝血因子由肝脏合成,所以PT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合成储备功能 。PT的正常值为11-15秒,较正常值延长3秒以上具有临床意义 。严重肝细胞坏死和肝硬化患者PT明显延长,另外,PT延长还可见于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维生素K缺乏者 。
胆固醇:约70%的内源性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当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时,血胆固醇水平将降低 。
如何评估患者的肝功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