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波动 OTA求变( 二 )


而直播并不是惟一的流量获取途径 , 渠道的红利时刻伴随企业 。 在同程艺龙的流量构成中 , 三管齐下的效果显著——一是 , 其自主独立应用程序;二是 , 巩固与基于位置的应用程序的合作;三是 , 与手机厂商的合作 , 透过移动设备的快应用程序 , 为用户打造一系列定制化福利 。
值得一提的是 , 作为同程艺龙重要流量入口的微信支付 , 有望得到延续 。 2021年7月底 , 同程艺龙成功与腾讯续签协议 。
【疫情波动 OTA求变】瞄准短期新动能
不过 , 流量并非直接带来效益 。 最终 , OTA们还需依托于线上流量转化与线下场景相结合 , 才能实现进一步的触达 。
一直以来 , OTA扮演的角色应当是 , 将资源打包成旅游产品出售给客户 。 比如 , 途牛打造的牛人专线、自助游等 。 但如今 , OTA企业们主要赚的还是分销机票、火车票和提供预订酒店服务并收取佣金 , 这也直接导致在OTA们的财报中 , 住宿、票务收入占大头 。
但对于OTA们而言 , 其一头连接着用户流量 , 一头连接着航司、酒店、景点等资源 。 在资源端 , OTA们优势十足;但在用户流量端 , 国内每家OTA都是“新手” , 奋力挖掘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流量的竞争中 , OTA们的最大敌人不是友商 , 而是包括抖音、拼多多、小红书在内的跨界选手 。 然而 , 在流量与用户种草能力上 ,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有着天然优势 。 对此 , OTA们只能通过耕耘内容 , 来影响用户更后链路的决策环节 。
自去年疫情期间 , 携程发起了“Boss直播” , 成为现象级事件 。 这样的直播 , 一方面抢占用户时长 , 另一方面又兼顾转化率 , 成为携程在用户流量打造“旅行直播+UCG模式”这一内容平台的缩影 。
而携程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的亲自下场 , 更是直接体现了OTA们 , 正在把内容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与此同时 , 在旅游产品的研发上 , OTA们同样你争我夺 。
依托整体疫情的有效防控 , 在后疫情时代的清明、“五一”等节假日 , 人们出行欲望得到释放 。 定制游、周边游成为主要备选 。
途牛财报显示 , 基于“产品日”“会员日”等营销活动和暑期旅游利好 , 二季度定制游需求继续上扬 , GMV环比增长200% 。 尤其是今年暑期伊始 , 企业定制游表现亮眼 。 同时 , 围绕红色旅游的定制游、精品团需求上升明显 , 二季度GMV环比上涨116% 。
在国庆长假期间 , 以携程公布的数据为例 , 仅国庆假期首日 , 省内游订单占总量订单一半以上 , 本地游、周边游趋势明显 。
此外 , 随着旅游者对小众目的地进一步的探索 , 五线城市出现在消费者“新兴旅游视野” , “下五线”成为游客长假探索旅游的新方式 。 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 , 今年五线城市的预订占比从去年的6%升至12% 。
针对未被充分开掘的下沉市场 , 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政策下 , 旅游业更是迎来了开拓新路径 。 同程艺龙CEO马和平指出 , 下沉市场的用户没有车贷、房贷 , 因而他们消费能力并不比一二线的消费者能力低 , 甚至更高 , 当下同程艺龙也仍未触达到下沉市场的业绩、流量天花板 , 仍属于一个增量市场 。
不过 , 无论是周边游、定制游 , 还是下沉市场 , 尽管市场潜力广阔 , 但消费力层面仍无法与跨省团队游、出境游相比 。 这也意味着 , OTA们的真正复苏 , 还需时日 。
(作者:曹恩惠 , 费心懿 编辑:曹金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