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登堡看来 , 这一切都是人类犯下的错误——足以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相提并论 。 曾经的热带雨林与浮游植物群落锁住了大量的碳 , 以此维持大气的平衡 。 而今雨林不存、水体酸化 , 也就打开了释放甲烷与二氧化碳的阀门……他还在此提到了令人不安的“往事”——两亿五千两百万年前的二叠纪晚期 , 火山爆发导致地球气温上升到比今天高六摄氏度的水平 , 随之而来的是地球生命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百分之九十六的海洋物种就此消亡……用《我们星球上的生命》里的话说 , “我们已经超越了地球的安全活动空间 。 ‘大加速’像任何爆炸一样……在生命世界造成同样激烈的反作用——‘大衰退’” 。
实际上 , 大卫·爱登堡已经在书中想象出了“大衰退”的场景:到距今一百年后 , 由于极地冰层融化 , 海平面将会升高将近一米 , 诸如鹿特丹(荷兰)、迈阿密(美国)乃至胡志明市(越南)这样的沿海城市将被淹没 , 迫使居民向内陆迁徙 。 与此同时 , 地球气温会比现在高四摄氏度 。 四分之一的人口将因此生活在平均气温超过二十九摄氏度的地方 , 今天只有撒哈拉沙漠每天如此酷热——众所周知 , 撒哈拉沙漠是绝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无论这是不是在耸人听闻 , “全球变暖”或许已是不争的事实 。 若非如此 , 世界各国也不会在2016年的《巴黎协定》中设定如下长期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二摄氏度以内 , 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一点五摄氏度以内 。
众所周知 , 卡尔·马克思有句名言 , 叫做“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相比描述“大衰退”的具体景象 , 读者更加关心的也自然是如何才能避免这一可怖的前景 。 对此 , 大卫·爱登堡也开出了自己的药方:既然“地球的稳定性恰恰在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时候发生动摇” , 那么“要恢复我们星球的稳定 , 就必须恢复被我们消除了的生物多样性” 。 总而言之 , “我们必须重新野化世界!”
这也正是大卫·爱登堡为《我们星球上的生命》第三章所起的标题:“未来憧憬如何重新野化世界” 。 本章也可以说是作者写作这本书的主旨所在——《我们星球上的生命》的另一个副标题 , 正是“未来憧憬” 。
文章图片
在爱登堡看来 , 要在人类掉下悬崖前踩住刹车 , 减少“碳排放”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 毕竟 , 现代工业文明建立在煤炭与石油这样的化石燃料之上 , 而“对化石燃料毫无节制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了有史以来最大最紧迫的挑战”——相比三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开始时 , 人类已经使全球温度升高了一摄氏度 。
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倒也简单——“找到切实可行的替代品” ,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球深处的热能之类“可再生能源”来发电 。 在这方面 , 或许现实世界的进步比作者在书中的预想更加乐观 。 大卫·爱登堡在2020年写作这本书时认为 , “我们面临的最难以逾越的障碍是可以成为既得利益的抽象力量” 。 但在2021年的今天 , 人们很容易发现 , 至少在乘用车领域 , “既得利益者”已经向抛弃“化石能源”的潮流屈服了 。 诸如奔驰、大众、本田这样的汽车巨头 , 都已纷纷宣布在不远的未来全面转向电动汽车 , 从而结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期建成一个清洁能源的世界称作“创造奇迹” , 而现在看来 , 这一目标远非遥不可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