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积极“拓空间” , 支持制造业发展 。
金融赋能 与优质项目“强捆绑”
2021年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日前启动 , 赛事规则有多项变化 , 其中一项是建立赛事获奖项目直投制度 。 而一种改变 , 可以看到松山湖乃至东莞思路的改变 , 企业奖励不再“撒胡椒面”而是通过金融赋能 , 精准发力 , 引导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
建立赛事获奖项目直投制度就是改变以往大赛总决赛中的特等奖奖金奖励 , 改为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 , 直接获得由松山湖天使投资基金或合作投资机构提供的股权投资 , 额度分别为6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 , 投资额度较去年增长3倍 。 “如愿意在园区落地 , 我们就在原来的基础上 , 扩大投资的力度 , 去扶持好企业的发展 。 ”松山湖科教局有关负责任表示 。
一方面是金融赋能 , 另一方面是双方的“绑定” , 实现强强联合 , 最终是反哺到本土经济当中 。
时间回到2013年 , 东莞就设立首个政府引导基金 , 名为“东莞红土创业投资基金” , 此后也陆续成立如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等 , 新近成立的是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 规模达100亿元 , 通过投贷联动、联合投资等方式撬动超过500亿元的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及产业 , 以持续引领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
这些基金的能量释放仍需要等待 , 然一旦释放 , 则难以估量 。 “最牛风投城市”合肥就是最好的案例 , 它在京东方、蔚来、长鑫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战绩可所谓经典 。 直接推动合肥迈入“万亿元GDP俱乐部” , 2020年GDP10045.72亿 , 而20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325亿元 。 20年时间GDP增长了30倍 。
文章图片
松山湖科学城航拍图 。
东莞今年目标就是进入“万亿元GDP” , 但它的未来显然不止万亿 。 从多元布局到核心技术注入 , 从成本控制到金融赋能 , 东莞的转型持续进行 。 引用本次华为开发者大会的主题“未来 , 有迹可循” , 东莞城市进阶指日可待 。
采写 南都采访人员 梁锦弟
【?华为突围,东莞转型】摄影 南都采访人员 刘媚 谭伟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