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沿的技术浪潮是等不来的 , 我们必须提前10年、20年去投入和布局 。 举个例子 , 八年前 , 当百度决定投资自动驾驶技术的时候 , 我们认为它是人工智能最顶级工程 , 将彻底改变人类出行和生活 。 得益于长远布局和创新路径选择 , 在专业研究机构排行中 , 如今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处于全球领导者阵营 , 也是这一阵营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 着眼于未来产业应用 , 我也希望能加强校企双方的联动 , 我们相互学习 , 共同成长 。 在这方面 , 百度也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 。 从2015年起 , 我们连续七年支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旨在为高校培训师资力量 , 累计投入超千万教学及科研基金 。 我们在700多所高校 , 累计培训了3000多位高校教师 , 并且参与编写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教材 。
当年 , 我到美国读书 , 很喜欢人工智能这个新兴学科 。 但我的教授却评价说 , 这个没用 , 实用性差 , 工业界不认可 , 你靠这个找不着工作 。
从当初“学人工智能找不到工作” , 到今天“不学人工智能几乎找不到工作” , 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 往前看一点 , 布局早一点 , 我想这也是新工科建设要义所在 。
新工科人才建设 , 一方面重在培育师资 , 另一方面重在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 我认为 , 新工科时代的人才 , 必须要具备三方面能力 , 就是创新、跨界和开放 。
第一个关键词 , 创新 。 20多年前 , 我从美国回国创立百度时 , 曾希望像硅谷创业公司一样 , 能招到一批拥有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工程师 , 但最后招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应届毕业生 , 因为那时候互联网是新生事物 , 还没有学校能培养出对口的技术人才 , 更别提有经验的工程师了 。
我们当时面临的所有问题 , 都需要年轻人自己想办法解决 , 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 就是创新 。 最后 , 这批员工很多成长为公司核心骨干 。 今天 , 在百度员工中 , 超过6成是研发人员 。 正是这些富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 , 怀着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 , 从一行行代码开始 , 创造了今天的百度 。
第二个关键词 , 跨界 。 在自动驾驶、AI芯片这些领域 , 我们的业务是提前八年、十年去布局 , 而人才培养要比业务布局更早 。 这些领域的技术背后存在学科交叉和跨界 , 因此更需要有跨界思维的人才 。 我们已经建立完善起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 鼓励更多人才跨领域、跨角色流动 。 我们坚信 , 只有人才综合能力提升了 , 企业才会更有活力 , 百度的技术实力才能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 这也是我想说的 , 年轻人要敢于跨界 , 主动跨界 , 为未来投资 。
第三个关键词 , 开放 。 大家可能有所体会 , 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复杂 , 但应用却越来越简单 ,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业倡导的开源开放理念 。 比如百度打造的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功能丰富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就是开源开放的 。 开发者不需要学习人工智能理论 , 也不用从头编写算法代码 , 就可以高效地进行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 这也大大加快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多样化和规模化 。 比如 , 有一个12岁的小学生 , 尽管不懂编程 , 但通过参加飞桨直播课程学习 , 成功开发出一款AI程序 , 用来检测口罩佩戴是否标准 。 目前 , 飞桨平台汇聚了来自各行各业360多万开发者 。
当下的中国 , 无疑是科技从业者最好的时代 。 我们有足够多的技术应用场景 , 有着全球最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 , 有着不断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 , 有着培育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最好的土壤 , 大规模的创新成果必然会在中国涌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