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步兵连装备9挺轻机枪,抗战时期,什么部队有这个武器水平?( 三 )

而其余西北军本就火力不佳 , 之后情况更为艰难 , 很多部队打散后编制取消 , 有的甚至直接投降了日军 。

除此之外 , 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配置基本是垫底的 。 因为各地方军尚且能得到部分军火补充 , 但是这两支部队基本是得不到武器补充的(有 , 但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

八路军120师全师轻重机枪178挺 , 129师全师轻重机枪122挺 , 这个机枪配置勉强能满足一个步兵营编制一个机枪连 , 每个步兵连配备2到3挺轻机枪的配置 。

之后八路军扩编 , 自己又造不了轻机枪 , 只能依赖于缴获 , 主力部队的轻重机枪也不断分流到了新建部队 。 如385旅独立团成立之初 , 全团1200余人 , 除特务连和主力一连各有3挺轻机枪外 , 其余各连只有步枪10余支 , 其他以大刀、长矛补充 。

后来随着敌占区抗日形势的严峻 , 八路军精简团级部队 , 分为了大团、小团 。 晋察冀北岳区1200人的主力团标配只有轻机枪8挺 , 重机枪2挺 , 平均每个步兵连一挺轻机枪——这是主力部队 。

情况较好的山东部队 , 主力团编制为150余人的大连 , 也仅有4挺轻机枪而已 。

而且由于机枪配弹极少的缘故 , 八路军的机枪无法起到压制火力的作用 , 仅能作为关键时刻、关键方向的突击作战使用 。 在实战中 , 甚至出现了八路军团长、政委为了抢救机枪而双双牺牲的战例(山东5旅13团) 。

一直到了1943年后 , 八路军部队实力恢复 , 基本上才达到了一个步兵连装备3挺轻机枪 , 团直辖一个机炮连(重机枪、迫击炮)的水平 。

所以在《亮剑》铁三角碰面的时候 , 李云龙独立团20多挺轻重机枪就是当时主力部队的基本情况了 。

以上即是轻机枪在当时中国各抗日部队中的基本情况 , 在这一级最基本的步兵火力层级 , 都是极为窘迫的 , 可见抗战之不易和艰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