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one 游戏 Only游戏( 四 )


坨坨对这个帖子印象深刻 。她觉得 , 游戏是一个切入角度 , 背后是社会对人的规训 。
创立女玩家小组之后 , 坨坨重拾起求知的心态 。她开始看一些女性相关的书、论文、纪录片 。最近 , 她读到上野千鹤子的《厌女》 , 对厌女现象背后的一些逻辑很感兴趣 , “以前看到的是现象 , 现在能够很清晰地理解了” 。

only one 游戏 Only游戏

文章插图
上野千鹤子的《厌女》 , 2019年出版了中译本
建组8个月后 , 女性玩家联合会登上了豆瓣App开屏首页 。这个小小的成绩让组员们非常开心:女性玩家的喜好和诉求 , 更多地被人看见了 。
坨坨对小组有着更高的期待 。“假如我们的影响力可以更大一点儿 , 我希望这种影响力是面向游戏厂商的 。让游戏厂商听到女玩家的声音 , 他们可能就会考虑作出一些改变 。”
“你觉得小组最吸引你的地方 , 或者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 是什么?”我问 。
坨坨想了想 , 回答:“大概是信任吧 。”
组里常搞抽奖活动 , 几乎所有抽奖都由组员友情赞助 , 没有厂商参与“恰饭” 。“就像好朋友之间互送礼物那样 。”坨坨形容 。这偶尔会给她带来一些小麻烦:抽奖多了 , 参与者却不算积极 , 尤其是那些比较大众化的游戏(根据抽奖规则 , 一旦你已经有了某个游戏 , 原则上就不能再参加这个游戏的抽奖 , 把机会留给那些没玩过的人) 。还有些抽奖干脆就是为了推荐自己喜欢的冷门游戏 。
only one 游戏 Only游戏

文章插图
坨坨介绍 , 组内抽奖相当频繁 , 绝大多数是组员自掏腰包为大家活跃气氛
除了抽奖 , 还有不少机会让组员们表达自己的信任 。小组在Steam、Discord、PS4平台都有联机社区 , 不定期举办比赛和直播 。去年9月 , 第一届《胡闹厨房2》“厨王争霸赛”共有48支队伍参赛 , 从组织到开赛花了3个月时间 , 人员都是义务劳动 , 奖池全靠组员赞助 。
第二届比赛的游戏暂定为《守望先锋》 , 在时间没定、人数没招满的时候 , 就有组员找到坨坨:“我要赞助一份《守望先锋》豪华版 。”
小组成立至今 , 坨坨对它的内容已经相当满意:新闻搬运、安利、讨论、求助、问卷、抽奖、二手交易、联机、灌水……当然还有女性话题 。“我想看到的 , 已经全都有了 。”
关于未来 , 坨坨还没有想太多 , 她的期望非常朴素 , “小组越来越好”——不论是作为游戏论坛 , 还是女玩家交流的空间 , 都是如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